内外因互存,各地频现“存款失踪”奇案

内外因互存,各地频现“存款失踪”奇案

ID:20991298

大小:6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8

内外因互存,各地频现“存款失踪”奇案_第1页
内外因互存,各地频现“存款失踪”奇案_第2页
内外因互存,各地频现“存款失踪”奇案_第3页
内外因互存,各地频现“存款失踪”奇案_第4页
内外因互存,各地频现“存款失踪”奇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外因互存,各地频现“存款失踪”奇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内外因互存,各地频现“存款失踪”奇案【选题策划】杭州42位银行储户数千万元存款被清零、泸州老窖储户的5亿元不知去向,以及重庆储户120万元存款蒸发,状告银行反被判刑——近期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多地银行接二连三频频曝发出的巨额“存款失踪”奇案,屡屡刺痛并挑战着人们最基本的“安全神经”……金融行业——银行到底怎么了?!面对十几亿双惊恐而又质问的目光,金融部门声称正在调查。然而,众多储户巨额存款财产的不断相继“蒸发”“失踪”,这不仅严重破坏了正常的金融秩序,而且损害了广大储户的合法权益,更是重创了金融机构的信

2、誉。金融机构安全、技术、监管责任等被指滞后已凸显端倪。业内人士称,从有关案例剖析来看,“存款失踪”根因一是银行管理或信息系统存在漏洞,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二是个别社会犯罪分子与银行“内鬼”勾结有关,造成对存款资金的诈骗……因其调查阻力大、取证难度高,能抓获罪犯、追回赃款的过程复杂,导致如数失而复得的机率几乎廖廖无几。因此,专家指出,如何依法保护储户的资金安全,关系到法制建设的大义,同时也是打击犯罪、保障财产安全和确保社会稳定的关键。银行必须加强金融安全管理、增加技术安全投入力度,政府监管部门亟待建立完

3、善的监管体系,并且加大追责力度,已是当下民心所向的迫在眉睫的大事。文/本刊综合作为世界上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在4.3亿户家庭中,储蓄存款被认为是最安全的资产保存形式。然而,近期各地银行却频频出现存款“失踪”怪象:浙江杭州42位银行储户发现,自己的数百万元存款仅剩少许甚至被“清零”;泸州老窖等知名企业存款也出现“异常”,近3个月就有存在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的5亿元不知去向。各地频现存款失踪2014年初,浙江杭州某城市商业银行的储户张先生查询账户时发现,自己户头上的200余万元存款竟然只剩几块钱。他随即向

4、银行方面投诉,报案后,经杭州市西湖区警方查明,该案件共涉及多家商业银行的42位储户,总计9505万元存款“不翼而飞”。记者调查发现,储户的存款往往被不法分子乃至银行内部人员通过各种手段盗取:——“存款大盗”与银行“内鬼”合伙冒领。据杭州市多位受害储户回忆,自己存钱时均曾遇到银行柜台人员推销,承诺可将资金以某种高利息的形式存人。“经调查,这就是犯罪团伙和银行内部人员勾结,打着高利息旗号骗取存款。”杭州西湖区警方相关负责人说。据介绍,“存款大盗”专门针对各大银行存款下手。银行内部人员被买通后,储户在柜台存

5、钱时,资金被存人后立即被转到其他账户上。目前,案件嫌疑人邱某已被杭州警方抓获,另一嫌疑人何某也于今年1月4日在出逃期间被上海铁路警方抓获。——遭遇“忽悠”销售,部分存款变“保单”。据某国有银行知情人士透露,柜面人员以各种方式变相销售保险、基金等产品,也是存款“失踪”的原因之一。“存钱回来才发现,拿到的不是存款单而是保险单。”安徽芜湖市民宋先生告诉记者,今年1月6日上午,从北京打工回乡的他将攒下的5万元存人邮储银行南陵支行某营业部,出具的“存单”却是中国人寿保险投保单,还标注为“银行、邮政代理专用”。—

6、—系统缺陷、信息泄露,存款被盗取。“存款丢失还与银行票证系统有缺陷,或存款人信息泄露有关。”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继承说。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显示,1月8日,四川泸州市人民检察院对涉嫌骗取泸州老窖存款的四人批准逮捕。嫌疑人仅通过伪造的银行票证,就成功从银行骗取泸州老窖公司上亿元存款。多数银行将责任推至员工个人“存款丢失后,大家最关心的是能否索赔追回。”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徐玉平说,现实情况是“几乎不可能”。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执行《储蓄管理条例》的若干规定中明确表示,“国家宪法保护个人合法储蓄存款

7、的所有权不受侵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目前出具的存单内容中,也对银行对存款的保管责任有明文规定。但对存款冒领、丢失应如何处理均没有具体规定。面对存款冒领、丢失等质疑,多数商业银行往往将责任推到员工个人甚至是“临时工”身上。“确定是银行、储户还是员工个人的责任十分困难。”刘继承说。安徽一些遭遇“存款变保单”的邮储银行储户向记者反映,误导销售多发生在偏远地区,柜台人员甚至折叠存单只露出签名栏,直接让警惕性不高的储户签名。有些银行声称冒领人提供了储户姓名、开户时间、账号及住址等信息,因此责任在于储户泄露了

8、个人信息。“但从因果关系来看,信息泄露不能说明储户一定存在过错,银行方面同样可能造成储户信息泄露,直接导致存款丢失。”徐玉平说。存款丢失后,获赔更是艰难,扯皮数年的情况司空见惯。2008年,储户张某将900万元存人工商银行江苏扬中支行。存款到期后,却发现已被银行营业部主任何卫华转走,用于偿还个人债务。经过6年诉讼后,2014年,二审法院认定银行无过失。在湖南、浙江等地发生的存款丢失案件中,储户索赔同样经过多年也没有说法。一些“丢钱”的上市公司也屡屡与银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