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与牟宗三[1](上)

熊十力与牟宗三[1](上)

ID:21000460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8

熊十力与牟宗三[1](上)_第1页
熊十力与牟宗三[1](上)_第2页
熊十力与牟宗三[1](上)_第3页
熊十力与牟宗三[1](上)_第4页
资源描述:

《熊十力与牟宗三[1](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熊十力与牟宗三[1](上)一、引言:从一师一友说起在牟宗三的学思生涯中,有一师一友,与他相契最深,对他影响最大。1995年,牟宗三谢世,“牟宗三先生治丧委员会”为他撰写的“学行事略”中有云:先生于大学三年级时,从游于黄岗熊十力先生之门,三十一岁获交唐君毅先生,一师一友,相得最深。熊先生以为北大自有哲学系以来,唯先生一人为可造。而唐先生则于未尝晤面之先,见其文而知其人,之后又谓先生天梯石栈,独来独往,高视阔步,有狂者气象。敬维先生之所成就,是真可告无愧于师友矣。[2]这段文字是对牟宗三与熊十力和唐君毅的师友关系的“盖棺定论”。数十年以来,牟宗三与熊十力和唐

2、君毅的师友情谊有口皆碑,成为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一段佳话。检视牟宗三的自传以及其他文字材料,熊十力与唐君毅在精神上给他带来的不同的影响,以及他们师生三人在精神上的相契相知,牟宗三亦有亲切而诚挚的记述,他的缅怀与感念之情呼之欲出,溢于言表,十分动人。他说过一句言之凿凿的肺腑之言:生我者父母,教我者熊师,知我者君毅兄也。[3]对牟宗三来说,父母,熊师,君毅学兄构成了三位一体的关系。质言之,没有父母,没有老师熊十力,没有师兄唐君毅,就没有牟宗三。由此可知,熊十力和唐君毅作为牟宗三一生相契最深的师友,对牟宗三的生命与学问的影响至大至深,是无可比拟与无可旁代的。二、

3、熊十力:牟宗三的精神之父(一)传接儒学衣钵牟宗三与唐君毅,徐复观同为熊十力的三大弟子,但要数牟宗三跟随熊十力的时间最久,受教也最多。他说:“我之得遇熊先生,是我生命中一件大事。”[4]据他回忆,1932年冬季,他23岁,正在北大读三年级,在哲学系任教的邓高镜先生向他推荐了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一书,他一个晚上就读完了,虽然说不上真懂,但他感觉一股清新俊逸之气,文章的义理都美极了,引起他对署款为“黄岗熊十力造”的这位著者的兴趣。在邓先生的引荐下,他得到了与熊十力先生见面的机会。那天,北大哲学系的钜子约定在中央公园的今雨轩吃茶。牟宗三按约赴会。除了邓先生外,尚

4、有林宰平,汤用彤,李证刚诸位先生在座。关于见到熊十力的情形,牟宗三有一段被引用了又引用的记叙,但仍然值得再引如下:不一会看见一位胡须飘飘,面带病容,头戴瓜皮帽,好像一位走方郎中,在寒风瑟宿中,刚解完小手走进来,那便是熊先生。他那时身体不好,常有病,他们在那里闲谈,我在旁边吃瓜子。也不甚注意他们谈些什么。忽然听见他先生把桌子一拍,很严肃地叫了起来:“当今之世,讲晚周诸子,只有我熊某能讲,其余都是混扯。”在座诸位先生喝喝一笑,我当时耳目一振,心中想到,这先生的是不凡,直恁的不客气,凶猛得很。我便注意起来,见他眼睛也瞪起来了,目光清而且锐,前额饱满,口方大,颧

5、骨端正,笑声震屋宇,直从丹田发。清气、奇气、秀气、逸气:爽朗坦白。不无聊,能挑破沉闷。直对着那纷纷攘攘,卑陋尘凡,作狮子吼。我们在学校中,个个自命不凡,实则憧憧往来,昏沉无觉,实无所知。一般名流教授随风气,趋时式,恭维青年,笑面相迎。以为学人标格直如此耳。今见熊先生,正不复尔,显然凸现出一鲜明之颜色,反照出那名流教授皆是卑陋庸俗,始知人间尚有更高者,更大者。我在这里始见了一个真人,始嗅到了学问与生命的意味。反观平日心思所存只是些浮薄杂乱矜夸邀誉之知解,全说不上是学问。真性情,真生命,都还没有透出来,只是在昏沉的习气中滚。我当时好像直从熊先生的狮子吼里得到

6、了一个当头棒喝。使我的眼睛心里在浮泛的向外追逐中回光反照:照到了自己的“现实”之何所是,停滞在何层面,这是打落到“存在的”领域中之开始机缘。此后我常往晤熊先生。[5]对此,吴森先生作过一个评论。他说:从牟氏自述学思的经过,影响他一生为学及思想最大的是熊十力先生。从熊先生的学术和人格里他才体会到生命和价值的意义。没有熊先生的启发,牟氏可能一辈子治逻辑及认识论而不会折返儒家的道路。这大转变,就像圣保罗的归于基督。保罗后来成为教会的殉难者。牟氏也成为现代儒家思想的一大支柱。这种走曲折险阻而成功的路,在现代中国的思想界,似乎未有第二个例子。[6]熊十力给牟宗三的

7、生命与思想带来了一个大转变,使他从西方哲学复归于中国哲学,接续了儒学的慧命,虽然与圣保罗的归于基督而成为教会的殉道者不同,但把牟宗三与圣保罗相比拟亦的确有趣,自无不可。应该指出的是,牟宗三遇见和发现熊十力,与熊十力的生命与智慧方向相契相合并非纯属偶然,而是偶然中的必然。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可以说,牟宗三内在的人格范型和早期在乡村所受的传统教育(参阅第一部《契接中西哲学的主流——牟宗三哲学思想渊源探要》第一章),以及他在北大读朱子语录与治易学的经历,实是为他在见到熊十力后发见熊十力,契接上熊氏的生命与智慧方向作了必要的铺垫与准备。当时在北大,从学于

8、熊先生的学生不只是牟宗三一人,但是能承受熊子教训的学生很少,更遑论在精神上能与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