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

ID:21008116

大小:41.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18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_第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_第4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第一单元检测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A.仲裁(zhòng)  溃退(kuì)要塞(sè)一丝不苟(ɡǒu)B.气氛(fēn)慷慨(kǎi)镌刻(juān)屏息敛声(píng)c.由衷(zhōng)翘首(qiáo)悄然(qiāo)殚精竭虑(dān)D.桅杆(wéi)咆哮(páo)默契(qì)锐不可当(dāng)导析:D A项,“塞”应读作sài;B项,“屏”应读作bǐng;c项,“悄”应读作qiǎo。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2、分)( B )A.泄气  督战  遗嘱  眼花撩乱B.凌空  轻盈  安慰  如梦初醒c.凛烈  澎湃  承载  振耳欲聋D.绽放  沸腾  轨迹  无怨无侮导析:B A项,“眼花撩乱”应为“眼花缭乱”;c项,“凛烈”应为“凛冽”,“振耳欲聋”应为“震耳欲聋”;D项,15“无怨无侮”应为“无怨无悔”。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c )A.我们去采访那位老兵,当年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他还是记忆犹新。B.恒大队锐不可当,尤其是那几位年轻中国小将的表现,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足球的未来。c.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热播以来,广大市民对该节目的热衷程

3、度可谓迫在眉睫。D.站在左宗棠故居前,我不禁浮想联翩,时空转换,似乎看见了这位伟人驰骋疆场的英姿。导析:c “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用在此处不合语境。4.(2017荆州)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D )A.最近的市场调查显示,大众购买低价艺术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出于装饰家居的需要,这种消费现象值得商家重视。B.歼-31在珠海航展的公开亮相,表明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具备出口隐身战斗机的国家。c.为了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从现在起到明年五月份,学校宣布将对学生的用餐、睡眠和学习作出统一科学的安排。15D.沈石溪

4、借助动物折射人类社会,他认为动物所具有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学,应当引起同样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类的思考与借鉴。导析:D A项,句式杂糅,将句中的“出于”删去;B项,成分残缺,“战斗机”后加“能力”;c项,语序不当,“从现在起到明年五月份”放到“宣布”后。5.下面有关新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B )A.标题、导语和主体通常是一则消息中不可缺少的三部分。B.新闻语言平实概括,作者的感情不能流露在字里行间。c.导语一般以简要的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具吸引力的事实。D.新闻的主体部分承接导语,扣住中心,用足够的材料、典型的事例展开导语中已点明的新闻事实

5、,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导析:B “作者的感情不能流露在字里行间”说法错误。6.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2分)新华网4月22日讯 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为迎接首个航天日,航天专家在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作专题报告,总结了中国载人航天、火箭发射、深空探测等方面的航天成就,强调了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目前已经达到航天大国的水平,并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每年的航天发射数量稳居世界前三,尤其值得所有中国人自豪的是,近20年中国长征火箭的发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15答案:(示例一)首个中国航天日前夕,专家总结中国航天辉煌成就。因为它点明了时间的特殊性,

6、从整体上概括了新闻的核心内容。(示例二)近20年中国长征火箭发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因为它突出了中国航天的这一成就,激发中国人的自豪感,给人印象深刻,有吸引力。7.诗句默写。(7分)(1)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2)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3)养怡之福,可得永年。(4)曹操《龟虽寿》一诗中,表现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雄心不减,积极向上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8.名著阅读。(3分)材料一 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胡愈之材料二 1936年,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

7、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这些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一本书。(1)材料中的“他”是谁?(1分)答案:埃德加•斯诺15(2)“他”写成的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曾易名为什么?(2分)答案:《红星照耀中国》 《西行漫记》9.综合性学习。(6分)【知媒体】2017年1月9日,屠呦呦获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奖。某中学校报在全校师生中间开展了“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获知屠呦呦获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媒体传统媒体新兴媒体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比例12.7%1.6%30.5%55.2%(1)根据表格内容,请将该问卷调查的结论

8、补充完整:从新闻的获知途径上来看,。(2分)答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