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段考(期中)试题 文

高二历史上学期段考(期中)试题 文

ID:21024720

大小:16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18

高二历史上学期段考(期中)试题 文_第1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段考(期中)试题 文_第2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段考(期中)试题 文_第3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段考(期中)试题 文_第4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段考(期中)试题 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学期段考(期中)试题 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段考(期中)试题文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第I卷(单项选择题)本卷共计40题,分值共计60分。1.史料是历史

2、片段的记录,其表现形式多样,而历史的研究也离不开史料。下列不属于史料的是(  )A.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                          B.明朝文渊阁大堂旧址C.《史记》、《汉书》                                        D.董仲舒提出“大一统”的主张2.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孔子和孟子都强调(  )A.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                                  B.君臣要各安其

3、位,各守其职C.君臣的“离合”,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    D.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3.下列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观点。根据材料,这位思想家可归类为(  )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A.墨家                          B.法家                           C.道家                          D

4、.儒家4.《尚书·周书·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方物之灵。”《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以民为本                  B.天人感应                   C.人文精神                  D.尊重自然5.有位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他的学说开创了一个崭新时代,为秦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集权制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以下符

5、合其学说的观点是(  )A.“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B.“无为而治,与民休息”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D.“兼相爱,交相利”6.《山海经·海外北经》载:“9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下列选项与材料中所表述的中心意思相符合的是(  )A.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破山

6、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7.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8.有学者指出:儒家不是不强调法律,儒家强调的是习惯法,

7、就是君主与士人共治的法律。材料中“儒家强调的是习惯法”的含义是(  )A.以宗法血缘为依据的贵贱有序                      B.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理念C.以君权神授为基础的理论体系                      D.以理学为主导的官方哲学9.针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王阳明提出了“天理即是人欲”的观点。相对于程朱理学而言,王阳明更(  )A.注重德性培养          B.强调主体意识           C.认同先秦儒学          D.追求个性自由10.根据朱熹与他

8、的弟子们的问答录《朱子语类》中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主皆不能易之,何也?’(朱熹)日:‘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朱熹认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为历朝沿用B.朱熹与黄宗羲都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评C.体现了朱熹从君臣关系角度对专制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