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ID:21040502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9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_第1页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_第2页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_第3页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_第4页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一国两制”构想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和意义。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中国现代史的大事。顺利回归说明中国开始强大起来,能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教材。港澳回归,为最终实现祖国的统一,实现台湾的回归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及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

2、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的内容,总结出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地图展示香港被殖民者侵占的过程,让学生形成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识记历史的基本能力。  2.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讨论,养成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

3、的百年屈辱,也必将开创祖国内地和香港及澳门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未来。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二、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法、纵向联系法、讨论探究法、情境再现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像资料、图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设置情境,多媒体播放图片)  同学们,1997年7月1日,是一个令亿万中国人永远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日子,1997年6月30日晚,十万群众聚集在天安门广场,隆重庆祝香

4、港回归这令中华儿女欢欣鼓舞的历史时刻。那时的天安门广场,华灯流光溢彩,人如海,歌如潮。香港问题的由来是怎样的呢?香港又是怎样回归祖国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板书〕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授新课: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方面的内容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板书)  1.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板书)  合作探究一:要探寻香港、澳门的回归,首先要了解她们是怎样离开祖国怀抱的?两地的沦丧,说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假如你是当地居民,你有什么感想和希望?  (1)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组成,它是英国殖

5、民者使用战争手段,通过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三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让和租借去的。先是1840年6月,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于1842年8月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然后是1856年10月,英国又联合法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割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界限街以南地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竞相在华划分“势力范围”,英国又于1898年6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龙半岛北部大片土地及附近200多个岛屿(后统称“新

6、界”),租期99年,到1997年6月30日期满。十分明显,上述三个条约都是英国武装侵略的产物,都是不平等条约。辛亥革命之后的历届政府也都不承认这些不平等条约。  (2)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三部分组成,它是在明朝中晚期被葡萄牙殖民者强行占去。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以晾晒被海水浸湿的货物为由,强行在澳门登陆。1557年,他们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鸦片战争后,葡于1851年和1864年先后侵占凼仔岛和路环岛。1887年葡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北京条约》,其中塞进了葡“永驻管理澳门”的条

7、款。1928年,国民党政府与葡政府签订了《中葡友好通商条约》,该条约仅对关税税则、商业事务等事项重新做了规定,并未涉及澳门地位问题,葡占领并管理澳门的状况也未改变。  (3)说明了明政府以及清政府的腐朽无能,香港的丧失更是进一步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  (4)盼望国家富强,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播放《七子之歌》渲染气氛,闻一多先生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七子之歌》中的首篇。其余六篇分别为《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正值闻一多在美国纽约艺术学院留学期间。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将近三年的他,多次亲身体会

8、到种族歧视的屈辱,他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激发起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加上三年背井离乡的经历,使他更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也使他更加深了对民族传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