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

ID:21055094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9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_第1页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_第2页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_第3页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无论思考讨论什么问题,都要立足于自读,自己产生问题,引起思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很多样的,记得好多位著名教育专家都曾经说过:“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2、,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是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的。如何做到个性化阅读呢?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自主阅读,体会文本内容  文本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在这座桥梁上教师和学生针对文本进行互通有无的阅读活动。但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因为语言是情感的

3、载体,只有深刻地理解语言文字,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我叫学生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圈画,然后请学生自由谈一谈你与课文对话后的感悟,最后又读课文,要求结合同学对文章的感悟再用心来读读课文,看看自己对课文言语的感悟是否加深一些,让学生提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语句。此环节是在没有接受老师任何点拨的情况下,学生直接触摸感受文本,自由探索的言语实践活动。初读课文后,学生又根据学习伙伴间的交流情况再读课文,能提升自己独特感受。学生感悟时,所关注的

4、对象包括言语所含的的情思,还有学生个体自身的情思。因而,同样读一篇文章,就有了“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应。  二、情境阅读,体验文本情感  体验性阅读其实是让学生进入情景,深切体味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与文本对话、与人物交流,促使学生与文中人物走到一起,想到一块,以产生心灵共振,情感共鸣。教学《葡萄沟》一课,我先播放一段有着浓郁新疆风情的歌曲,然后深情地叙述:在金色的九月,我们踏上了开往葡萄沟的旅游客车。啊,一阵凉爽的秋风吹来,让我们觉得心旷神怡;一阵动听的新疆音乐响起,让我们仿佛闻到了葡萄的芳香。然后,我拿起小喇叭,诵读课文

5、第一段。之后我说:“听了介绍,你听懂了什么?”学生们举手发言。我说:“你们想去吗?愿意做小导游来试一试吗?”于是学生有滋有味、像小导游一样朗读课文第一段。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在此时让学生通过动情的朗读,激情的背诵表现出来也就显得韵味十足了,因为,当学生独特体验被充分尊重后,学生就会饱尝个性思想被肯定的快乐,从而调动自主的意识,在多元化的解读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  三、换位阅读,品味文本的内涵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撑,探索寓意,须激活储存的与课文相匹配的相似块,引导学

6、生凭借联想、想象,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触摸,去感受,从而变抽象的语言感知为具体的形象感受。如教学《灰雀》一课,我说:列宁爱鸟,孩子也爱鸟,但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回来后,怎样向伙伴们叙述自己在小男孩家的经历?此时,你们就是那只灰雀,说说你们的经历吧。于是,学生通过读说,自己去发现,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通过合作中的感悟,在探索中学习,感悟作品深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爱”的含义,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当然,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情形还有很多,我们教师在教学上应确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

7、,兖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主体的内在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行为。  四、有效阅读提升文本实效  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

8、”,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以前那种教师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