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社会五年级上教案

人文与社会五年级上教案

ID:21070343

大小:116.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10-19

人文与社会五年级上教案_第1页
人文与社会五年级上教案_第2页
人文与社会五年级上教案_第3页
人文与社会五年级上教案_第4页
人文与社会五年级上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文与社会五年级上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五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材分析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经过四年的在校学习和生活,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相关已经有所了解和熟悉。知道了黑龙江的地理位置、风景名胜和民族人口的知识,也基本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他们渴望了解更多、更广的关于家乡的常识,这为进一步学习《人文与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本学科教学主要任务1、使学生了解有关黑龙江的珍奇动植物。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2、懂得爱护大自然。3、介绍王进喜到王启民为大庆创业所做的贡献4、知道黑龙江的发展历程。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1、和谐大自然。2、守护森林

2、。难点:1、热爱我们的大自然。2、保护动物。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备好每间一节课,课前准备充分。2、课堂上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严格要求学生。3、充分利用实例和实物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4、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为主。多让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5、提倡学以致用,多向身边人介绍自己家乡、宣传自己的家乡。1、防洪胜利纪念塔教学目标:了解防洪胜利纪念塔的建筑时间、结构及历史意义。教学重点:了解防洪胜利纪念塔的结构及历史意义。教学难点:了解防洪胜利纪念塔的结构及历史意义。德育教育:通过学习感受人们战胜灾害的决

3、心和作为黑龙江人的自豪感。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模式:阅读探究授课时间:教学流程:一、新课导入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松花江南岸,是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的特大洪水,于1958年建成的。谁见过防洪纪念塔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防洪胜利纪念塔”(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了解防洪胜利纪念塔的建筑时间、结构及历史意义。三、自学提示:1、人文历史教学课件展示你们知道防洪纪念塔是什么时间建筑的吗?整体结构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建塔呢?2、阅读教材知识窗,回答问题防洪

4、纪念塔的塔身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点?防洪纪念塔共有几个部分组成?四、自学讨论合作(课件出示问题)(1、)哈尔滨防洪纪念塔位于(松花江南岸),是为纪念战胜(1957)年特大洪水而建的是(哈尔滨)的重要标志性建筑。(2、)塔身高(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塔身)以浮雕方式描绘了当年战胜洪水的生动情节;塔顶)为由工农兵和知识分子形象组成的圆雕;;(塔座)下部的两级水池,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

5、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3、)塔基前的(喷泉),象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人民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水。(4、)古罗马式回廊高7米,谐调壮观,环立着20根圆柱,上端有环带连接,组成了长达35米的半圆回廊。(5、)防洪胜利纪念塔由()、()、()、()、()五个部分组成。五、总结:1、通过学习本课,你知道了有关防洪胜利纪念塔的哪些知识?2、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去哈尔滨看看防洪胜利纪念塔。板书设计:防洪胜利纪念塔塔身环廊喷水池音乐台广场黑龙江人的自豪教

6、学反思:2、大洪水的考验教学目标:了解历史上哈尔滨遭受的三次洪水侵袭和在党的领导下哈尔滨人民与解放军官兵是怎样战胜洪水的。教学重点:了解党的领导下哈尔滨人民与解放军官兵是怎样战胜洪水的。教学难点:了解党的领导下哈尔滨人民与解放军官兵是怎样战胜洪水的。德育教育:学习体会黑龙江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教学准备:挂图教学方式:引导,自主解决教学时间:教学流程:一、新课导入松花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她既给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以舟楫之利、恩泽之惠,但又往往狂涛肆虐。你们知道哈尔滨发过几次洪水吗?哈尔滨人是

7、如何战胜洪水的吗?板书课题:大洪水的考验二、出示目标:了解历史上哈尔滨遭受的三次洪水侵袭和在党的领导下哈尔滨人民与解放军官兵是怎样战胜洪水的。三、自学提示挂图展示松花江历史上的几次特大洪水做一回顾:1、1932年:2万人丧生当时受灾的情景?2、1957年:市区安然无恙当时的灾情?  3、1998年:凝聚力空前加强是如何抢险救灾的?四、自学探究新知阅读知识窗五、教师点拨:讨论交流:说说历史上哈尔滨三次大洪水发生的时间?哈尔滨人是如何战胜洪水的?第一次是(),第二次(),第三次()。六、总结1、通过学习本课你有什

8、么收获?学了“大洪水的考验”这课后你联想到了什么或者受到什么启示?板书设计:大洪水的考验第一次1932年第二次1957年第三次1998年黑龙江人万众一心战胜困难教学反思:3、和谐大自然教学目标:知道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萌发保护家乡环境,节约家乡资源,促进家乡和谐发展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污染的危害性,创造和谐的大自然。教学难点:了解污染的危害性,创造和谐的大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