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连续梁桥预应力施工技术问题

浅谈连续梁桥预应力施工技术问题

ID:21072412

大小:5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9

浅谈连续梁桥预应力施工技术问题_第1页
浅谈连续梁桥预应力施工技术问题_第2页
浅谈连续梁桥预应力施工技术问题_第3页
浅谈连续梁桥预应力施工技术问题_第4页
浅谈连续梁桥预应力施工技术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连续梁桥预应力施工技术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连续梁桥预应力施工技术问题: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桥梁工程建设工作日益壮大。而在桥梁施工技术方面也得到了不断的创新,新工艺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文章主要介绍了连续梁桥预应力施工前的试验,从而分析了连续梁桥预应力施工技术的要点,从中不断地改善工程的施工技术,提高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关键词:预应力施工技术连续桥梁实验阶段  Abstract:atpresent,icgroent.Thispapermainlyintroducesthecontinuousgirderbridgeconstructionofprestressedbeforetest,andanaly

2、sisofthecontinuousgirderbridgeprestressedconstructiontechnology,themainpointsofconstantlyimprovefromtheprojectconstructiontechnology,improvethequalityoftheconstructionandsecurity.  Keyentalstage      :TU74:A:  1施工前的试验阶段  1.1试验梁的制作  第一批试验梁共5片,用于短期静载试验,其中4片为PFRC梁,余下的一片为与之比较,钢筋砼梁(一次浇成,不作预加

3、载处理),编号为RCL10-00.0在PFRC先浇粱体中,以高5cm,厚2-3cm的楔形木板形成预留槽口,在预加载条件下4片PF梁的纯弯段及其附近区域内每一个预留槽口的顶端都对应有一条裂缝(其宽度<0.04cm),在两相邻预留槽口之间未发现新的裂缝产生,表明预留槽口达到了人为控制裂缝出现的位置及间距的目的,对梁下缘砼表面进行打毛后邦扎受拉翼缘构造钢筋(纵筋和插入式马蹄箍箭),用高流动性普通水泥砼(坍度为10cm)灌注受拉翼缘砼,并对此砼加强养护。直到卸除预加载时均未发现后浇砼表面有收缩裂缝产生。  1.2试验方法  本次试验的目的在于考查琅梁通过预加载条件下二次浇注受

4、校边翼缘砼的处理,是否能够达到推迟开裂和提高粱的抗弯刚度效果,为此开裂荷载和梁的变形成为试验观测的重要内容。同时考虑到工程实践中多数结构都承受循环荷载的作用,故首先对每梧梁进行三次静力循环加载试验,借以获取一些梁在多次重复荷载下的试验数据,之后即对梁继续加载至破坏。  1.3梁的开裂、  5片试验梁的第一条裂缝均为弯曲裂缝PCL10-0.0在第一静载的第2.5级荷载下即在跨中下缘位置产生第一条裂缝。其宽度为0.01mm,高度为3cm,其余各梁(PFRC梁)的下翼缘在前二次静力加载、卸载的过程中均未发现裂缝,第一条裂缝均在第三次加载下产生,其宽度为0.02-0.03mm

5、,高度2-3cm,试验表明,PF梁下翼缘第一条裂缝出现的位置与先浇梁体预留槽口的位置并无必然的联系。不难得到PFRC梁的抗裂弯Mf为:  Mf=MyrR1y为预加载产生的弯矩;r为塑性影响系数;(不包含第一次静载后残余挠度),据结构承受静力循环荷载的一般规律可以推知,其第次静载后的残余挠度将大于0.18cm,该梁在第二次静载时各级荷载的挠度较第一次静载时对应的挠度值有大幅度的增加,第三次静载的挠度亦大于第一次挠度,说明该梁的弹性恢复能力较差,此为RC梁的一大缺点,而4根PF粱在第一次静载后的残余挠度均在0.10-0.08cm,第二次卸载至0后几乎未发现新的残余挠度产生

6、。且三次静载下各级荷载对应的挠度无明显差异,表明PF梁在下翼缘开裂前具有较强的弹性恢复能力,即具有常规预应力砼梁的特点。  2连续梁桥预应力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应该在施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2.1跨径比  一般情况下,为使边跨正弯矩和中支点负弯矩大致接近的原则,以使布束更趋合理,构造简单,故L1/L2=0.239~0.692是常见的边、主跨的跨径比范围,当L1/L20.419时,边跨则需压重,应属于非常规的特殊处理;大都L1/L2=0.54~0.58则较合理,这将有可能在边跨悬臂端用导梁支承于端墩上合拢边跨,取消落地支架。  2.2梁高  主跨箱梁

7、跨中截面的高跨比h0(1/46.21/86)L2,通常为(1/541/60)L2,在箱梁根部的高跨比h1(1/151/20.6L2,大部分为(1/18)L2左右。  目前在国际上有减少主梁高跨比的趋势,已建成的挪威stolma桥和Raftsundet桥,在跨中区段采用了轻质砼,减轻了自重,减小了主梁高跨比,其跨中h0=1/86*L2和1/85.1*L2,根部高度分别为h1=1/20.1*L2和1/20.6*L2。一般情况下,可采用2次抛物线的梁底变高曲线,但往往会在1/4*L2和1/8*L2处的底板砼应力紧张,且在该截面附近的主拉应力也较紧张,因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