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思想

浅析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思想

ID:21075974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9

浅析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思想_第1页
浅析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思想_第2页
浅析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思想_第3页
浅析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思想_第4页
浅析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思想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对我国教育方面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其丰富的教育思想中,美育思想至关重要。他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这是他的美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其教育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本文浅谈对“以美育代宗教”的认识以及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对今天的美育有着至关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杰出的美育思想家和民主革命的英勇战士。他一生注重美学、美育,形成了系统的理论研究。他曾多次到德国留学,他的美学思想尽管受到

2、了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受到了康德美学思想的影响。但是蔡元培所处的时代是蔡元培美学思想产生的现实依据。当时,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况,人们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如何救国家于危亡之中,不同的人提出了不同的方法。蔡元培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用宗教思想来拯救国民和国家的思想,并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美学思想,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塑造完全人格。这一思想的提出有力地打击了宗教封建势力,促进了中国科学、民主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蔡元培所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的观念,成为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第一个美学命

3、题。建构了中国现代美学观念,并第一次把美育作为学校教育和文学艺术的价值尺度。一、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及其主要蔡元培,字鹤卿,号民友,后改号孑民,浙江绍兴人,出生于1868年,逝世于1940年。祖父辈都是商人,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是生活宽裕,使他读书受教育具有较好的条件。他前期接受的是中国旧教育,后期去德国留学,接受了西方的文化思想。在哲学观点上,蔡元培深受康德二元论哲学思想的影响,他说:“盖世界有两方面,一如纸之友表里:一为现象,一为实体。现象世界之事为政治,故以造成现世幸福为目的;实体世界之事

4、为宗教,故以摆脱现世幸福为作用。而美育者,则立于现象世界,而有事于实体世界也。”“教育之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到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1]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康德的思想对蔡元培的影响是巨大的。当然,蔡元培先生的美学思想虽然受到康德思想的影响很大,但又不受康德思想的束缚,例如康德认为,“鉴赏是凭借有很多自己的见解。完全无厉害观念的快感和不快感对某一对象或其表现方法的一种判断力。”[2]但蔡元培却认为美是介乎于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之间的,显然和康德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另一方面,我国传统文化

5、思想和美育思想对蔡元培的美育有着很深的影响。美育在我国古代就一直受到很大的重视。孔子是我国第一位提倡美育的思想家。他非常重视“诗”和“乐”的教育。他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3]孔子认为把诗、礼、乐的有效结合,就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了。蔡元培在吸收了我国古代美育思想理论的精华的基础上,并发扬光大,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美育思想。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是在他吸收德国康德哲学、美学精华和我国古代美育思想以及文化传统的精华基础上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美育思想,是中西文化的结晶。二、“以美育代宗教”说“美育的名词,是民

6、国元年我从德文AsthetischeErzie-hung译出,为从前所未有。”[4]他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5]在对宗教和美育的讨论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说。“以美育代宗教”说是蔡元培美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蔡元培于1917年四月八日在北京神州学会讲演时提出的。它的提出有深刻的背景和深刻的理论内涵。(一)“以美育代宗教”说提出的背景。1912年,蔡元培就把美育作为新教育宗旨的内容之一,当时由于辛亥革命的失败,政治上的复辟,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尊孔读

7、经”鼓吹封建教育的思想,极力主张“一切归功于宗教观,遂欲以基督教导国人”的迷信宗教的思想浪潮,随之而来的是在教育上有废弃美育内容的主张。把美育从宗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社会上兴起一股学习美育的浪潮,美育得到空前的重视。(二)“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理论内涵。通过对蔡元培关于美育的论述以及他关于“美育代宗教”的阐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以美育代宗教”具有深刻而重要的内涵,即“以美育代宗教”的必要性。关于“以美育代宗教”的必要性问题。他认为宗教排斥现象世界和现世幸福,企图把人们引到另外一个世界上去,而

8、把具体世界忘掉。这样,一切困苦便可以暂时去掉。这样引导人们把现实的困苦暂时忘掉,但是忘掉并不代表它没有了,困苦依然存在,这就是回避的态度,不能积极地去面对,实际上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欺骗。同时他指出“现今各种宗教都是拘泥着陈腐主义,用诡诞的仪式,引起无知识人盲从的信仰,来维持传教人的生活,可算是侵犯人的”。他通过分析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宗教的欺骗性,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以美育代宗教”。其次,他通过批判“美育之附丽于宗教者,常受宗教之累。”[6]蔡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