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 中医诊疗方案

眩晕 中医诊疗方案

ID:21082677

大小:4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9

眩晕 中医诊疗方案_第1页
眩晕 中医诊疗方案_第2页
眩晕 中医诊疗方案_第3页
眩晕 中医诊疗方案_第4页
眩晕 中医诊疗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眩晕 中医诊疗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眩晕的中医诊疗方案2010年版【概述】: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为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王永炎主编的第六版《中医内科学》及《中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收缩压16

2、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危险分层按危险分层,量化地估计预后其它危险因素和病史血压(mmHg)1级高血压SBP140-159或DBP90-992级高血压SBP160-179或DBP100-1093级高血压SBP≥180或DBP≥110Ⅰ无其它危险因素低危中危高危Ⅱ1-2个危险因素中危中危很高危Ⅲ≥3个危险因素高危高危很高危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Ⅳ并存的临床情况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

3、危(1)临床表现⑴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者仆倒。⑵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⑶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2)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尿常规、血常规、动态血压、肾上腺B超、醛固酮测定等。(3)其他检查:超声心动图、X线、颈部血管B超、动态心电图等。【鉴别诊断】:1.中风:中风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歪斜不遂为特征。中风昏仆与眩晕之扑到相似,且眩晕多为中风先兆,但眩晕患者无半身不遂、昏仆不醒人事、口舌歪斜及舌强语塞等表现。2.

4、厥证: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特点,发作后一般在短时间内逐渐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口舌歪斜等后遗症。严重者也可一厥不复而死亡。眩晕发作严重者也有欲仆或晕眩扑到表现,与厥证相似,但一般无昏迷不省人事表现。3.癫病:以突然扑到,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眼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癫病昏仆与眩晕甚者之扑到相似,且其发前多有眩晕、乏力、胸闷等先兆,发作日久常有神疲乏力、眩晕时做等症状表现,故应与眩晕鉴别,其鉴别要点为癫病昏仆必有昏迷不省人事,且伴口吐涎沫,两眼上视,抽搐,猪羊叫声等症

5、状。【辨证论治】:1.阴虚阳亢【症状】: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舌质红,苔黄,脉弦。次症:面部潮红,急惊易怒,少寐多梦,口苦,【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方药】: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川牛膝、桑寄生、杜仲、山栀、黄芩、益母草、朱茯神、夜交藤。【中成药】平肝脉通片(新药制字z04000805)功效:平肝熄风、清热化痰通络主药:天麻、钩藤、石决明、川牛膝、杜仲、桑寄生、地龙、水蛭等【中药注射剂】静点活血通络类药物,如丹红、灯盏细辛、丹参注射液等活血通络。1.气血亏虚【症状】:眩晕动则加剧

6、,劳累而发。舌质淡,脉细弱。次症:面色晄白,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神疲懒言,饮食减少。【治法】:补养气血,健运脾胃【方药】:归脾汤加减:太子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中成药】补气脉通片(新药制字z04000825)功效:益气健脾、化痰通络主药:黄芪、当归、地龙、红花、川芎等【中药注射剂】静点益气通络类药物,如生脉注射液,参麦针等。2.肾气亏虚【症状】: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次症:两目干涩,少寐多梦,健忘,腰膝酸软,耳鸣,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舌质红,脉弦细弱,偏于阳虚者,四肢

7、不温,形寒怯冷,舌质淡,脉弦细。【治法】:平补肾气,调和血脉【方药】:补肾和脉方加减:【中成药】:可选用平肝脉通片5片,每日三次口服。【中药注射剂】:静点活血通络类药物,如丹红、灯盏细辛、丹参注射液等活血通络。3.痰瘀互阻【症状】:眩晕而见头重如裹,或头痛,视物旋转。舌有瘀点或瘀斑,苔白腻,脉濡滑、弦涩或细涩次症:胸闷恶心,健忘、失眠,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食少多寐。【治法】:燥湿化痰、活血通络【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天麻、半夏、炒白术、橘红、茯苓、甘草、生姜、大枣。【中成药】:可选用化痰脉通片5片,每日三次口

8、服。【中药注射剂】:静点活血通络类药物,如丹红、灯盏细辛、丹参注射液等活血通络。中医外治法:中医推拿、针灸、贴敷、足底反射治疗等中医理疗手法。【调摄】: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噪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2.生活起居有常,避免劳累。适当休息。随天气变化增加衣被,注意保暖。3.饮食以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