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和科技文化

第三讲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和科技文化

ID:21083166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9

第三讲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和科技文化_第1页
第三讲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和科技文化_第2页
第三讲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和科技文化_第3页
第三讲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和科技文化_第4页
第三讲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和科技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讲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和科技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讲: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与科技文化测试要求: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内容测试要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认识春秋战国吋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汉代儒学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的设立及其影响宋明理学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耍代表人物、基本主张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理解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而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测试内容测试要求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T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认识古代屮国四人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中国古代文学了解春秋至明淸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

2、代表作汉字与古代中国的艺术了解汉字的演变和古代屮国的书法艺术Y解古代中国的文人画了解京剧的产生原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反应。考点一: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派别代表主张地位和影响儒家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仁者爱人;耍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政治:为政以德,爱惜民力(民本思想),主张兑己S礼教育: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而儒家创始人尊为“至圣”孟子施“仁政”;“民贵君轻”(民木思想);“性木善”(人性论)战W后期成为蔚然大宗荀子王道和仁义,以徳服人;“君舟民水”(民木思想);“性木恶”(人性论)道家老子

3、世界的木原是“道”;“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万物不停运动,祸福相互依存、不断转化道家创始人庄子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法家韩非子以法治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巢权制度考点二: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政治:奴隶制一封建制1、竹景: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经济:井田制一封建土地私有制、文化:“学在官府”一私学兴起,“学在民间”2、形成:代表不同阶层的学术派别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纷纷提出不同主张,互相诘难、批驳,形成“百家争鸣”局而。3、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儒家思想的兴衰时间发展演变地位原因春秋战国形

4、成被冷落其主张距社会变革太遥远,无助于实现统一秦朝遭到重创遭重创儒生们非议郡县制,秦始皇“焚V坑儒”西汉新儒学享“独尊”新儒学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和屮央集权的需耍魏晋至隋唐右危机有发展危机与发展外存佛教和道教盛行,三教相互影响宋明程朱理学又“独尊”适应了重建伦理纲常和加强中央集权的盂要明清批判继承遭批判封建专制制度腐朽没落,资木主义萌芽开始出现维新变法时期赋予“新意”被利用康有为借助孔子权威,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新文化运动时期受到抨击已动摇资产阶级激进派不能稃忍袁世凯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考点三: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的设立及其影响(一)汉代“罢黜百家,独

5、尊儒术”1、來源:以儒家思想为主,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并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要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主张不在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3、主张:(1)为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耍,提岀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以思想的统一维护政治的统-(2)为了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3)提岀君为帀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的“三纲五常”4、结果:汉武帝采纳,并付诸实施,起川儒学家参与国家人政,以儒学为选才授宵标准;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设博士为教

6、官传播五经;下令各郡县设立学校——儒学开始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成为当吋社会的正统思想和主流思想。(二)太学的设立及其影响1、设立: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设立太学2、内容: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3、影响: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了•弟也可凭太学做官;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推动了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屮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考点四: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基本主张派别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地位和影响程朱理学程颢程颐(发展理学)世界的本原:天理,求理的

7、方法:格物致知南宋以后成为居统治地位的宵方竹学朱熹(理学的集人成者)天理就是三纲五常,耍求人们“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陆九渊(开创心学)“心即理也”,内心反省就可得到理强调道徳修养有积极的意义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去掉人欲,可“致良知”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不同: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世界的木源外在的理内在的心求理的方法格物致知内心反省3、存天理,灭人欲的实质: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考点五: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思想家思想观点影响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标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