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第七版考试题及答案

药剂学第七版考试题及答案

ID:21089275

大小:110.0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8-10-19

药剂学第七版考试题及答案_第1页
药剂学第七版考试题及答案_第2页
药剂学第七版考试题及答案_第3页
药剂学第七版考试题及答案_第4页
药剂学第七版考试题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药剂学第七版考试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药剂学常考试题集锦一、名词解释1.Criticalmicelleconcentration(CMC):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A卷考题)P372.Krafftpoint:即克拉夫特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温度较低时溶解度很小,但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当到达某一特定温度时,溶解度急剧陡升,把该温度称为克拉夫特点。(A卷考题)P413.cloudpoing:即昙点,也称为浊点,某些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开始随温度上升而加大,到某一温度后其溶解度急剧下降,使溶液变混浊,甚至产生分层,但冷后又可恢复澄明

2、。这种由澄明变混浊的现象称为起昙,这个转变温度称为昙点。(B卷考题)P424.助溶:系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络合物、复盐或分子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过程。(A卷和B卷考题)5、脂质体:是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体,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B卷考题)6.碘值:脂肪不饱和程度的一种度量,等于100g脂肪所摄取碘的克数。检测时,以淀粉液作指示剂,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液进行滴定。碘值大说明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或其不饱和程度高。7.酸值: 酸值又称酸价。是指中和1g天然脂肪中的游

3、离酸所需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酸值的大小反映了脂肪中游离酸含量的多少。P1948.Pyrogen: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热原=内毒素=脂多糖。9.增溶10.置换价11.F0值12.Prodrug:前体药物,也称前药、药物前体、前驅藥物等,是指经过生物体内转化后才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前体药物本身没有生物活性或活性很低,经过体内代谢后变为有活性的物质,这一过程的目的在于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加强靶向性,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目前前体药物分为两大类:载体前体药物(carrier-prodrug)和生物前体(bioprecursor)。二、写出下列英文对

4、应的中文名称SDS:十二烷基硫酸钠p32(也简写为SLS,但简写为SDS更常用)emulsions:乳剂p157activetargetingpreparation:主动靶向制剂p445passivetargetingpreparation:被动靶向制剂p445Tween80: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p35Span80: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p34β-CD:β-环糊精p356EC:乙基纤维素p255,349Eudragit:聚丙烯酸树脂p349HPMC:羟丙甲纤维素p254CAP:醋酸纤维素酞酸酯p270PEG:聚乙二醇PVP:聚维酮p255MCC:微晶纤

5、维素p253CMC-Na:羧甲基纤维素钠p255Poloxamer:泊洛沙姆p35Carbomer:卡波姆p297,58suppositories:栓剂p298DSC:差示扫描量热p362Sterilization:灭菌p181Noyes-WhitneyEquation:溶出速率方程p24,349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分)1.表面活性剂按其在水中能否解离成离子及解离后所带电荷而分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卷和B卷考题)P322.片剂中常用的辅料有(稀释剂)、(润湿剂)、(黏合剂)、(

6、崩解剂)、(润滑剂)、(色香味及调节剂)等。P2523.筛分用的筛子常分为(冲眼筛)、(编织筛)两种。(B卷考题)P2254.乳剂由(油)相,(水)相和(乳化剂)组成。(A卷考题)P1575、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有(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蒸汽性质),(灭菌温度),(灭菌时间)。P1836.缓、控释制剂地释药机制主要有(溶出)、(扩散)、(溶蚀)、(渗透压)、(离子交换)等。P4227.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将弱酸弱碱药物制成可溶性盐),(复合溶剂),(采用包合技术),(助溶剂),(胶束增溶)等。P238、影响制剂中药物稳定性的处方因素有(pH值),(广

7、义的酸碱催化),(溶剂),(离子强度)等。(B卷考题)P709、制剂设计的五个基本原则是:(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稳定性)、(顺应性)。p12810.脂质体常用的膜材主要由(磷脂)和(胆固醇)两种基础物质组成。P40311.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被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它是衡量制剂(吸收程度)的重要指标。包括(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A卷和B卷考题)P43515、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其主要成分是(脂多糖)。各种微生物都可产生,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热原(致热能力)最强。(A卷考题)P17716.HLB

8、值即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越大,(亲水性)越强。(p39)H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