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ID:21093091

大小:62.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9

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_第1页
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_第2页
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_第3页
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产后出血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00例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后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取自2010年1月〜2015年1月,并选取同期进行剖宫产术后未发生产后出血的1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这2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对其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关的止血方法。结果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经过止血处理后,所有产妇的出血均得到有

2、效控制。结论在剖宫产手术前,应对可能引发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处理,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产后出血发生后,应根据引发出血的因素,采取相关止血措施,以控制出血。[关键词]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714.4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2-75-03剖宫产手术是通过切开产妇的腹部和子宫,从而使胎儿顺利娩出。通常,在难产、子宫收缩乏力、胎儿异常等情况下,临床分娩才会选择剖宫产。但近年来,临床分娩中,剖宫产逐渐呈现代替阴道自然分娩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剖宫产在临床分

3、娩中的比例应控制在15%以下,以5%〜10%为佳。剖宫产手术后,产妇容易发生产后出血,随着剖宫产手术比例的增高,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本次研宄特选取100例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后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作为观察组研宄对象,选取自2012年1月〜2015年1月,并选取同期进行剖宫产术后未发生产后出血的1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这2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对其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关的止血方法,为产后出血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100例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

4、术后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取自2012年1月〜2015年1月,并选取同期进行剖宫产术后未发生产后出血的1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照组中,产妇的年龄为21〜32岁,平均(25.6±2.7)岁;妊娠时间为37〜40周,平均(38.4±1.3)周;其中83例为初产妇,17例为经产妇。观察组中,产妇的年龄为22〜31岁,平均(25.8±2.6)岁;妊娠时间为36〜39周,平均(38.5±1.2)周;其中84例为初产妇,16例为经产妇。观察组100例产妇均在剖宫产后24h内发生出血,其中58例产妇出血量达到500

5、〜lOOOmL,31例产妇出血量达到1000〜2000mL,11例产妇出血量超过2000mL。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生育情况等方面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这2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将200例产妇按照出血情况进行分组,对比出血组和未出血组产妇的各项情况,对其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根据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关的止血方法,具体如下:(1)如产妇子宫收缩乏力,可对其进行按摩,对其子宫进行热敷,并使用适量的宫缩剂;(2)如产妇由于胎盘因素发生出血,可对胎盘

6、进行人工剥离,对胎盘的剥离面进行压迫、缝合;(3)如产妇子宫出现裂伤,可对其子宫进行缝合;(4)部分产妇在进行常规止血后仍然出现流血,可对产妇进行血管结扎或使用宫腔纱条填塞进行止血;(5)如产妇由于凝血功能障碍引起出血,对产妇进行子宫切除术。1.3统计学方法将各项研宄数据录入到SPSS17.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土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a=0.05,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