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人本质观比较研究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人本质观比较研究

ID:21138710

大小:6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19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人本质观比较研究_第1页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人本质观比较研究_第2页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人本质观比较研究_第3页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人本质观比较研究_第4页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人本质观比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人本质观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人本质观比较研究:费尔巴哈人本质观与马克思人本质观的分水岭是能否以实践的视角去观察人、理解人。费尔巴哈人本质观描绘抽象的人,因为不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而马克思人本质观将劳动实践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人与人、人与意识、人与社会三大关系之中,扬弃和超越了费尔巴哈人本质观,诠释的是完整的人、现实的人。  关键词:抽象的人现实的人费尔巴哈马克思人本质观  一、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观  在德国古典哲学史上,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非常奇特,他研究人的本质,以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为出发点,以宗教为

2、切入口和考察对象,认为宗教是人跟动物之间的本质区别的,同时认为“就根据一定的显著标志而作出的对外界事物的知觉甚或判断”这样的意识是最本质的区别。从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来考察,费尔巴哈先验的人的本质正是康德先验认识结构的延续。进一步地,他指出人的本质是“理性、意志、思维力”,是先验的,支配着人的生活。“它们是……奠定基础的要素,它们是鼓舞他、规定他、统治他的权力——是属神的、绝对的权力,这种权力是人所不能违抗的……”1  费尔巴哈把人作为其哲学的最高原则。人造了上帝,人即是上帝;理性并非黑格尔讲的那样是

3、脱离人的独立的精神实体,而只能是人的理性和精神,人是理性的尺度,是理性的主体。“神的主体是理性,而理性的主体是人。”但作为理性主体的人不是黑格尔的纯粹“理念的人”,而是自然的人。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他认为人来自于自然,是自然界的最高产物,人在根本上是自然本质。费尔巴哈是用自然的、感性的人取代了黑格尔的理性的、意识的人。  二、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的意蕴  马克思“现实的人”的思想就是在生产劳动的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的源流就像一条曲折而又闪光的关于人的认识之河,为我们提

4、供了丰富的科学的人的存在思想。马克思也不赞成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他认为费尔巴哈的人是离群索居的抽象的人,都不是真实的人。马克思坚持从实际生活考察人,他说:“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不应该是从人们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应该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2作为“现实的人”首先是有肉体组织和自然基础的人,然后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必须从事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生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统一就构成了人类社会,因此,人又成

5、了社会性的存在物。  (一)“现实的人”含义深刻。现实的人就是可以实证的一种特殊的存在物,一种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相统一的“我”或“我们”;就是人本身,不是人之外的什么东西如上帝、理念或自我意识等幻影。在此点上,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等人没有分歧,分歧只在于马克思由此前进一步,研究人之为人的更本质的东西,费尔巴哈等人却停止不前了。  (二)现实的人作为关系存在,人一方面存在于他与自然的关系中,另一方面存在于他与社会的关系中。现实的人是自身存在、现实的实践活动存在、他与外部自然、社会的关系存在、自然存在和精神

6、存在的统一整体存在。其中精神存在本质上是人身上的社会因素,又是后天的社会文化积淀层,是人自身存在中更根本的东西。作为实践活动存在,人一方面表现为改造自然的主体活动,另一方面表现为改造社会的主体活动。此种存在恰恰就是人的最本质的感性存在,因为它使主客体联系起来,不仅使人的关系存在成为现实,而且使自身(主体)的存在实现了出来;还使得人自身的本质存在和关系存在得以丰富和发展。  (三)在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现实的人”的最根本的含义。马克思视野中的人所从事的实践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本质的活动,而

7、且还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区别的最根本的基础,可以说是人的共性与个性的相互统一的本质所在。也就是说,根据人的实践活动的状况一则可以发现与动物的区别的程度,二则可以弄清其文明程度,进而可以判断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本质差别。人的实践活动离不开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综合起来组成了一个个独立的人,这种社会关系又成为了人的本质的重要方面。因此了解人与人之间的文明程度和彼此发展的差别,我们根据其社会关系来一一裁定。人存在的本质、内涵是由人的实践活动决定的;人的存在的形式、外延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这两个方面组成

8、了一个完整的人,二者缺一不可。:费尔巴哈人本质观与马克思人本质观的分水岭是能否以实践的视角去观察人、理解人。费尔巴哈人本质观描绘抽象的人,因为不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而马克思人本质观将劳动实践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人与人、人与意识、人与社会三大关系之中,扬弃和超越了费尔巴哈人本质观,诠释的是完整的人、现实的人。  关键词:抽象的人现实的人费尔巴哈马克思人本质观  一、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观  在德国古典哲学史上,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非常奇特,他研究人的本质,以人与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