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后张法预应力筋伸长值计算与实测

浅析后张法预应力筋伸长值计算与实测

ID:21141973

大小:6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9

浅析后张法预应力筋伸长值计算与实测_第1页
浅析后张法预应力筋伸长值计算与实测_第2页
浅析后张法预应力筋伸长值计算与实测_第3页
浅析后张法预应力筋伸长值计算与实测_第4页
浅析后张法预应力筋伸长值计算与实测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后张法预应力筋伸长值计算与实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后张法预应力筋伸长值计算与实测  摘要:随着公路交通建设和城市跨线桥的迅猛发展,预应力技术在立交桥梁工程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由于桥梁结构及线形设计需要,预应力筋在空间布置上越来越复杂多变。为了有效控制预应力筋的张拉效果,其理论伸长值的计算就必须准确。但在现行的规范中,对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的计算并不十分具体,相关的资料也很少,若简单套用规范公式,势必会出现预应力张拉校核依据不准确、不能真实反映张拉质量情况等现象。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根据工程实例,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后张法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应使用的计算公式并对造成偏差的原

2、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伸长值实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后张法;预应力筋;伸长值;计算;实测;偏差  后张法预应力筋在张拉施工中,一般遵循的是以应力控制为主,伸长值校核为辅的原则。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给预应力张拉的校核带来一定的影响。这种偏差一般是因为对规范给定的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取值上产生分歧所形成的。  一、后张法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说明  后张法预应力筋在张拉过程中,应力损失主要是管道弯曲和管道偏差引起的摩擦力,导致钢绞线张拉时,锚下控制应力沿

3、着管壁向梁跨中逐渐减小,结果使每一段的钢绞线实际伸长值并不相同。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中关于预应筋伸长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ΔL—各分段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mm);  Pp—各分段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L—预应力筋的分段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将钢绞线分段计算后,为每分段的起点张拉力,即为前段的终点张拉力(N);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分段

4、后为每分段中各曲线段的切线夹角和(rad);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整个分段计算时x等于L(m);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1/m);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系数。  在实际运用以上公式计算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钢绞线的弹性模量Ep是决定计算值的重要因素,其取值对计算预应力筋伸长值的影响较大。由于材料的制造误差和其他原因,实际的钢绞线的直径都偏粗,Ep的实测值要比理论值偏大(Ep的理论值约为1.90×105~1.95×105Mpa,而实测值约为1.96×1

5、05~2.04×105Mpa),所以按实测的算数平均值进行计算更准确一些。  2、对由多曲线组成的曲线预应力筋,或由直线与曲线混合组成的预应力筋应分段计算,然后叠加。分段计算时,靠近张拉端第一段的终点力即为第二段的起点力,每段的终点力与起点力的推导如下式:  Pz—分段终点力(N)  Pq—分段的起点力(N)  θ、L、k、μ—意义同上  按此式可以逐段递推出各段的起点力与终点力。  3、θ为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从概念意义上说,是指曲线的切线转角。如下图:  当θ为空间转角时,等于预应力筋各分

6、段相对前段的竖向偏角增量与水平偏角增量平方的和再开平方(相对于平面半径,长度较小的分段水平偏角增量可忽略不计)。  另外,由于θ计算涉及圆弧及其过某点切线有关的弦切角计算和度与弧度换算问题,在计算前对相关数学知识做相关储备和温习是很有必要的。  4、预应力筋伸长值计算公式(1)、(2)中的k和μ是后张法预应力筋伸长值计算中的两个重要的参数,其值的的大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管道的成型方式、表面特征是光滑的还是有波纹的、力筋的类型、表面是否有锈斑,波纹管的布设偏差大小,弯道位置及角度等等,以上因素在施工中的变化有可能很

7、大,还有些不可预知的环节,因此,摩擦系数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的精确程度。在工程实施中,最好的方法是对孔道磨擦系数进行测定,并对施工中影响磨擦系数的因素进行认真的分析检查,以确保所选定摩擦系数的大小与实际基本相符。  当设计图纸未给出系数k、μ的取值或施工现场无法进行测定时,可参考下表:  5、在计算预应力筋的伸长值时,对称结构若两端张拉应采用计算一半预应力筋的伸长值然后乘  摘要:随着公路交通建设和城市跨线桥的迅猛发展,预应力技术在立交桥梁工程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由于桥梁结构及线形设计需要,预应力筋在空间布置上越

8、来越复杂多变。为了有效控制预应力筋的张拉效果,其理论伸长值的计算就必须准确。但在现行的规范中,对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的计算并不十分具体,相关的资料也很少,若简单套用规范公式,势必会出现预应力张拉校核依据不准确、不能真实反映张拉质量情况等现象。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根据工程实例,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后张法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应使用的计算公式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