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面板堆石坝有限元分析的目前状况和展看

浅议面板堆石坝有限元分析的目前状况和展看

ID:21167708

大小:106.0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10-20

浅议面板堆石坝有限元分析的目前状况和展看_第1页
浅议面板堆石坝有限元分析的目前状况和展看_第2页
浅议面板堆石坝有限元分析的目前状况和展看_第3页
浅议面板堆石坝有限元分析的目前状况和展看_第4页
浅议面板堆石坝有限元分析的目前状况和展看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面板堆石坝有限元分析的目前状况和展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面板堆石坝有限元分析的目前状况和展看:本文通过天生桥一级面板堆石坝有限元变形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阐述了面板坝有限元应力变形分析的目前状况,并展看了其发展趋向。:面板坝堆石体有限元本构关系1.前言现代碾压面板堆石坝具有工程量小﹑工期短﹑造价低等优点,已成为坝型选择的主要类型之一,在我国已成大规模推广的趋向。国内已建成的有关门山、柯柯亚、成屏、西北口、天生桥面板堆石坝等十余座,正在规划设计的有10余座,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20世纪50年代以前设计的堆石坝一般是不计算坝体应力应变的,但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坝体的日益增高,同时在一些坝体中发现裂缝,坝体应力应变计算

2、才逐步为人们所重视。从“七五”科技攻关开始,国内专家用不同的计算模型,考虑面板受力特征,采用相应的参数,对高面板坝进行二维、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这种坝主要凭经验设计。由于堆石体材料特性十分复杂,有限元的计算结果和实际观测值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可见,在这方面尚有很多探究工作有待开展。2.堆石体材料的本构关系堆石体的本构关系表达了堆石体应力应变之间的关系,它无疑对应力应变的计算结果起决定性功能。目前建立堆石体本构关系往往基于已有模型,再针对堆石的力学特性确定甚至调整本构关系中各种材料参数。面板坝有限元计算时常采用非线性弹性模型和弹塑性模型。2.1非

3、线性弹性模型非线性弹性模型包括邓肯模型、内勒模型、修正邓肯模型和邓肯模型等。这些模型最初是针对土、砂等一类材料在常规三轴试验基础上提出的,仅适用于二维分析计算,其中计算结果和已建坝实测结果较为符合的是邓肯E-B模型和内勒模型[7。2.1.1邓肯模型[1[8康纳(Kondner)根据常规三轴试验结果发现,关系可用双曲线拟合。随后,邓肯(Duncan)引进摩尔-库仑(MohrCoulomb)破坏准则,导出切线弹模为式中,为凝聚力;为初始弹模;为破坏比,是破坏时主应力差和应力应变双曲线的渐近线的纵坐标的比值,即/;为内摩擦角,对于粗粒土假定是的函数,即,式中和为试验参数,大气

4、压(下同)。詹布(Janbu)据试验指出初始弹模和侧限压力有如下关系:式中、为两个由试验确定的参数。相应于卸荷再加荷情况的切线弹模为,按下式计算式中、是由试验确定的两个参数,一般较为大。1980年,邓肯(Duncan)提出切线体积模量的计算式式中、为试验常数。体模相当于修正邓肯模型中的,考虑到只能在之间变化,故有限元计算中应限定在范围内,否则得不到公道计算结果。平面应变条件下邓肯模型的增量型本构关系为式中、为法向应力增量;为剪应力增量;、为法向应变增量;为剪应变增量。邓肯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于它不能反映压缩和剪切的交叉影响;不能反映各向异性;不能反映加荷卸荷对的变化;不能反

5、映中主应力对强度指标的影响等。但总的来说,该模型反映了堆石体变形的主要规律。它反映了非线性;用于增量计算时,能反映应力路径对变形的影响;通过和的差别部分体现了加荷卸荷对变形的影响;通过假定是的函数,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高固结压力的影响。再加上该模型简便直观,概念明确,并积累了相当多的应用经验,因此目前被工程设计职员广泛使用。2.1.2内勒模型[7内勒非线性弹性模型是模型中较为简单的一种,模型参数轻易由常规三轴试验确定。内勒(Naylor)以为土的切线体积变形模量随侧限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土的切线剪切模量随剪应力的增加而减小,在破坏时变为零。因此切线体积变形模量为切线剪切模量

6、为式中,为初始体积变形模量,由常规三轴试验确定;为初始切线剪切模量,由常规三轴试验确定;、、为常规三轴试验确定的参数。内勒非线性弹性模型在面板坝有限元分析中较少采用。2.2弹塑性模型[4弹塑性模型把总的变形分成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部分,前者用虎克定律计算,后者用塑性理论求解。南京水科院1987年提出了用于堆石体的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一般称为南水模型。该模型可以反映应力引起的各向异性和堆石的剪缩特性,在理论方面有其优越性。但限于试验设备,该模型中某些参数如、、较难从试验中得到,因此尚未进进工程实用阶段。3.非线性有限元求解方法[1[6一般来说,求解方法有迭代法和增量法两种

7、,较为常用的是增量法。用增量法计算时,荷载逐级递增,可以模拟施工过程,计算结果也符合观测结果。以邓肯模型为例,假设现进行第级加荷计算,按中点增量法其计算步骤如下:[1根据前一级应力全量确定弹性常数和,并形成刚度矩阵;[2加本级荷载增量的一半于结构,用下式求位移增量:并计算应力和应变增量,进而累计求得应力全量,据此计算;[3施加全荷,求位移增量:相应地可求出应力应变增量,累计则可得位移和应力应变全量;重复上述步骤,可得各级荷载增量下的解答。还有一个新题目,即新填筑层各单元初始应力状态是,假如以此计算,则切线弹模,就无法进行计算。克拉夫(C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