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地形》

2017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地形》

ID:21183879

大小:3.35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8-10-18

2017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地形》_第1页
2017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地形》_第2页
2017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地形》_第3页
2017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地形》_第4页
2017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地形》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地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复习专题地形及其影响主要内容地形类型的判读(等高线图、地形剖面图、区域图)地形特征描述地形形成原因地形的影响五种基本地形的判读地形类型的判读高考一般可能不直接判读地形类型,但是会用地形类型的判读分析不同地形类型对环境的影响。高原:500米以上边缘陡峭,内部起伏不大山地: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较陡丘陵:500米以下坡度和缓,连绵起伏平原: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起伏较小盆地:没做要求四周被群山环绕1、开始拍摄前,摄制组先要准备好露营地,图中最适合露营地的是()A①B②C③D④2、要求一旦日落立即返回营地。最晚离开的钓鱼点是()A甲B乙C丙D丁描述地形特征描述模式(1)以什么地形为

2、主(最多2种)及主要地形的空间方位分布(2)地势高低(高低,倾斜,山脉走向)(3)地势起伏大小(相对高差)(4)特殊地形,典型地貌,海岸线曲折情况等等高线图中判读地形例1: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描述勘察加半岛的地形特征以山地为主,山脉南北走向;地势东高西低,地势起伏大,山地垂直高差大;多火山地貌;东部海岸线较曲折,西部海岸线较平直等值线特征在图中如何体现?地形成因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1)内力作用与地形地壳运动——垂直(上升、下沉)水平(拉伸、挤压)岩浆活动——变质作用——(2)外力作用与地形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风力、流水

3、、冰川、海浪)典型地貌形成过程分析平原冲积扇三角洲河漫滩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山地、丘陵盆地要求:能判断各地貌形成的作用力并说出形成过程(1)简述左图中A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河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携带的泥沙在山前堆积准确地用内外作用力表述地形地貌的形成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低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1、扇三角洲()A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处B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大C一般发育在河流出山口处D不可能出现在河流上游2、辫状河流具有多河道、多次分叉和汇聚构成辫状的特点。其形成的主要条件是()A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C河流流经

4、地区地形平坦,水流平缓D靠近海洋,收养六合潮水顶托作用强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不同地形影响下的气候特点(1)高原:高原内部一般多晴朗天气,太阳辐射丰富,气温日较差大;若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高原边缘降水丰富,内部降水较少(2)山脉:迎、背风坡——阻挡冷空气,暖湿气流;阴阳坡——光照、均温,蒸发量等的差别(3)盆地:外流和内陆盆地光照、气温、降水的差异(3)山谷风:相对高差较大的山谷昼夜较明显,尤其是干旱地区的山谷(4)峡管风:(5)焚风:背风坡下沉的干热风,秦岭北部,夏季武夷山的西北面例1: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说

5、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冬夏季风,东向为多雨区,西向为少雨区,东西向气候差异显著;地形高差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7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7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1)分析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

6、温。(8分)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形对河流的影响河流流向河流流域面积、水系形状河流流速河道剖面河流航运条件河流的水能状况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形对植被、土壤的影响(1)山地海拔,垂直高差——影响垂直地带性(2)不同坡向的植被——迎风坡、背风坡、阴坡、阳坡,因降水、光照、气温(影响蒸发量),植被产生差异(3)植被一定的情况下,山地、丘陵地形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壤肥力会逐渐下降;平原区泥沙沉积,利于土壤肥力保持对自然灾害影响(1)地质灾害——(2)洪涝灾害——(3)气象灾害——封闭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山地阻挡冷空气,阻挡潮湿气流等该图为华北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某学校地理学习小组在该

7、区域进行野外考察,发现甲地的植被比乙地的植被要茂密高大,其原因可能是什么?甲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以沉积作用为主,土壤深厚;甲为阳坡,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甲位于迎风坡,降水多该图为华北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地理学习小组在山区考察时,在小桥至古庙一段行走感觉轻松,比较凉快。请分析原因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坡度缓,道路较平坦,行走感觉轻松;位于峡谷,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较大,感觉凉快干旱河谷上游地区的小叶灌丛与落叶阔叶林的混合交错带称为林树下线。某河流上游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