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论断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论断

ID:21188003

大小:26.3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0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论断_第1页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论断_第2页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论断_第3页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论断_第4页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论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论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篇很值得教育界仔细阅读的文章:以下内容转自黄晓星的博客,作者:柯领“教育的起跑线问题”是一个困扰了中国社会许多年的理论难题与实践难题。有的说,中国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有的说,中国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有的说,中国的孩子被搞死在起跑线上。我想,每一种说法都有自己的立场与自己看问题的角度,重要的是不能只停留在经验的说教层面,而应上升到理论分析的高度来讲道理,也就是说,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里,我经过多年的研究以后,从中美教育比较的角度,提出了一套自己的看法。一、教育的起跑线在哪里?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恰恰“让中国的孩子全部输在起跑线上”。当代中国的教育体系已经成

2、了一种“本末倒置”与“拔苗助长”的教育体系。好的教育应根据“效法自然”的原理,从感觉开始,也就是从身体的感觉与形象的感觉开始,按人的成长进程的顺序依次是“躯体—情感意志—理性灵魂”的内在节奏来按排课程,教育的规律是人在12岁以前主要是“躯体—情感意志”优势地成长,12岁以后主要是“理性灵魂”优势地成长。以人为本的教育,就应当遵循人的这种自然进程,通过体育、美育、德育、智育、劳育使人得到多方面的和谐的发展。教育要以人为本,要遵循由外而内的“动作把握、形象把握、逻辑把握”的认知成长的建构规律,在教育孩子与学生时,应从动作把握与形象把握开始,说的少一点,要尽量引导儿童去活动、去发现、去探索

3、、去看、去听、去感觉,通过动作、形象与逻辑的内化来建构智能,而非一味地将枯燥的知识硬塞给儿童。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是否正确,关键在于过程中是否造成儿童一种愉快的兴奋,是否引起兴趣和爱好,以提高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儿童需要自身发展的空间与时间,当代的儿童在不得不过快成长的压力下长大,失去了对他们年龄段来说永不再来的、一次性体验的机会。为儿童按排过度的学习,是摧垮儿童身心的罪魁祸首。我们当今社会的快速度,几乎不尊重或不理解儿童的需求。因此我们身为教师和家长必须为儿童创造出能充分发挥童年特点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做,到了儿童成年时,大大有助于促进创造性独立思考、独立行动能力的形成。 二、为什么说“中

4、国的孩子全部输在起跑线上”  人的成长就象“春、夏、秋、冬”展开的次序一样,有一个内在的节奏,由于中国的教育体系是从逻辑把握开始的,这就违背了教育的规律,也就是违背了人的内在成长节奏,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的超前学习与升学考试的竟争,忽视了动作把握与形象把握的这两个阶段的奠基性的成长,从一开始就重视理性灵魂的训练,使得中国的孩子普遍地缺少“春天”,缺少感性春天的玩耍、活动、野性、清新、舒缓、浪漫与原始生命力的勃发,主要是理性的夏日的暴晒、煎熬、辛苦与重复的劳作,到了秋天就多半收获空壳的果实,从学校毕业后,走到社会上就经受慢长“冬季”的人生煎熬,缺少人文教养与内心的强大和强健的体魄,

5、从而人格萎缩、有气无力、偏偏倒倒、东躲西藏、不敢挑战人生的极限而可怜吧吧地度过这一生,普遍压抑、情感与理智严重地失衡,连一个正常人都不是,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创造性的培养与人生浪漫的情调,真是白日作梦。据我对中美教育的观察与比较,我认为,中国的孩子全部输在起跑线上。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死读书与读死书的科举教育的传统,毛泽东主席曾号召我们“要学工、学农,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就是想突破中国传统教育的只重视书本知识的这个瓶颈,可惜走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极端使教育改革失败了。现在,我们要再一次重新认识感性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心脑手合一”的结构,这是教育的普遍规律。当代欧美国家的教育体系是从

6、“心”开始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从“躯体—情感意志”开始的,这就自觉与不自觉地顺应了教育的普遍规律;而中国当代的教育体系是从“脑”开始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从“理性灵魂”开始的,这就严重地违背了教育的普遍规律,为此,我们需要从教育模式的角度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当代中国的教育模式是以“认知为本”的教育模式,也就是教育的实践是围绕“认知导向为中心”展开的,这一思维方式是两百年前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创立的,赫尔巴特又影响了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凯洛夫的《教育学》在50年代翻译成中文,成了中国教育的“圣经”。有三个特点,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奇怪的是台湾也是这样的教育模式,是20世纪初民国时期从

7、日本人那里学来的。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中心,强调灌输式的死记硬背。而美国的教育模式主要受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影响,是一种以“活动为本”的教育模式,也就是教育的实践围绕“情感导向为中心”展开的,主要有三个特点,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主张学习与教育要满足儿童的内在需要,以兴趣为中心,反对压抑学生们想像力与创造力的死记硬背,强调从做中学,强调学生多参加体育活动,要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多动手做项目,努力培养兴趣、体力、观察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能力。于是中国的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