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窟行教案

饮马长城窟行教案

ID:21191965

大小:4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0

饮马长城窟行教案_第1页
饮马长城窟行教案_第2页
饮马长城窟行教案_第3页
饮马长城窟行教案_第4页
饮马长城窟行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饮马长城窟行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授课日期20年月日第周时数课型课题饮马长城窟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以及汉乐府民歌的特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能力目标:培养鉴赏汉乐府诗的能力,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评价;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能够通过对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鉴赏诗歌;在诵读中体味诗中表达的复杂的感情;理解比兴等手法的运用。情感目标:感受诗中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和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品味古代女子的爱情观。教学重点1、把握《饮马长城窟行》的思想感情。2、把握常见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教学难点1、体味诗中表达的情感。2、如何

2、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教学资源教材、教参、多媒体教法与学法诵读感悟法;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法;点拨法;分析比较法。学情分析(含更新、补充、删节内容)板书设计饮马长城窟行情:妇人对远行未归的丈夫的思念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教后记教学程序和教学内容(含课外作业)师生活动一、导入(4分钟)播放琼瑶编曲的《青青河边草》问:同学们这首歌表达了什么?问:那么是借什么表达相思的呢?草一直是古人表达思念的物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涉及相思的汉乐府诗歌《饮马长城窟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与执着。二、文学知识积累前人对乐府诗特点的概

3、括:“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三、预习检查1、字音:饮yìn马 夙sù昔  自媚mèi 遗wèi 烹pēng鲤鱼四、释题《饮马长城窟行》:汉代乐府旧题,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借助饮马,曲名由此得来。《文选五臣注》有文字记载:“长城,秦所筑以备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饮马。征人路出于此而伤悲矣。言天下征役,军戎未止,妇人思夫,故作是行。”《乐府诗集》卷三十八云:“(《饮马长城窟行》)一曰《饮马行》。长城,秦所筑以备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饮马。征戍之客,至于长城而饮其马,妇人思念其勤劳而作是曲也。”可见远离家乡在外行役的人,于长城下寻找泉窟,让

4、马饮水休息,且生活艰苦,而使《饮马长城窟行》逐渐成为行役艰苦的生活写照,也因行役者是闺中妇人思念的对象,故又转为妇女思念良人的题材,或是借妇女思念良人抒发征人内心对家人思念。五、整体感知1、齐声朗读课文。2、请同学结合注释自读诗歌,理解大意。并思考下列问题:生:相思生:青草汉乐府民歌的叙事性很强,它主要是通过对人、景、事的描写和叙述抒发感情。本诗写了什么人,写了什么事情,表达什么样的感情?明确(示例):(1)主人公:一个女子;一个正在思念丈夫的女子(古代称这类女子为“思妇”)。(2)事情:①昼思夜想(开头——展转不可见)②寒门独居(枯

5、桑知天风——谁肯相为言)③喜获夫信(客从远方来——下言长相忆)(3)感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妇人对远行未归的丈夫的思念。)追问:根据刚才的分析,可以看出本诗是围绕诗中哪个字来展开的?明确:思3、女性,是很情绪化的。她们的感情细腻,而且容易发生变化。那我们就来看看,主人公感情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明确:(示例):思念的悲伤→独居的寂寞→获信的欣喜六、品味鉴赏,深入探究(1)说一说你喜欢文中哪些句子?为什么?(教师点拨引导)1、“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文章中内容必须服从服务于中心)A、艺术手法:比兴。比,比喻。这里的“绵绵”既是指草

6、的绵绵,也是指思念的绵绵,是一种暗喻。兴,“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里是先言草的“青青”来引起后面的思念绵绵。它是全诗的第一句,起到领起全诗,奠定凄婉的情感基调的作用B、表达效果:开头用比兴的手法,既写眼前景:春草绵延不绝,也喻含对远方征人悠悠的思念。《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说“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两句是写睹草色而思离人,愁绪幽深。从那以后,古诗文中凡写到离别远行、抒述离愁别恨,就总要以草来作寄托或映衬。《古诗十九首》“(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板书(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7、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板书)青青河边草,郁郁园中柳”;南朝梁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熏”“青青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唐李白《灞陵行送别》“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南唐冯延巳《南乡子》“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近人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至于写草何以常与离别羁旅相联系,这固然是因为淮南小山《招隐士》开其先例,虽是汉人之作而被收入《楚辞》,

8、影响深远;但更起作用的还在于草本身的特征“一年一度春草绿”,鲜明地表现时序之流转,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再则在空间的展布上,碧草连天,似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乐府“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白居易“远方侵古道,晴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