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阳饮马长城窟行

阳阳饮马长城窟行

ID:32054161

大小:66.8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31

阳阳饮马长城窟行_第1页
阳阳饮马长城窟行_第2页
阳阳饮马长城窟行_第3页
阳阳饮马长城窟行_第4页
阳阳饮马长城窟行_第5页
资源描述:

《阳阳饮马长城窟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治区2018年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大赛教学设计参赛作品课程名称:大学语文参赛作品题目:《致橡树》参赛项目类别:公共基础3《致橡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情感基调。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以及对诗歌的领悟了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尊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爱情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美读诗歌,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情感。教学难点: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心心相印、风雨同舟、甘苦与共的爱情

2、观。授课类型讲授讨论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法点拨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语文活动小组学习任务任务一小组配乐朗诵诗歌《致橡树》,谈感受。任务二小组角色扮演,准备一封橡树致木棉的信。3任务三全班探讨对诗歌中爱情的理解。二、导入3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播放陈奕迅与王菲合唱的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的主题曲《因为爱情》,并展示歌词,师生一起唱歌,师生一起谈感受。同学们,刚才一曲《因为爱情》奏响匆匆那年羞涩的爱情,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多少热血的青年男女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为之而歌,为

3、之而舞,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位新时代女性当代朦胧派女诗人舒婷的爱情宣言《致橡树》。三、作者简介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泉州,当代女诗人。舒婷是一位感情型的诗人。她的诗歌创作的宣言是:写人的价值与尊严。主要作品《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70年代末,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

4、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的大潮。朦胧诗派: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及代表作品,舒婷的《致橡树》,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梁小斌的《雪白的墙》。意象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象”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象(景象、事物)“意”指诗人的情思。9象征是用具体事物表现抽象意义,相似、相近的概念用部分事物代表全体

5、。四、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1、请小组配乐朗诵诗歌《致橡树》,谈感受。2、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原文,播放媒体配乐朗诵,同学们一起跟读。  刚才在凝神聆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五、师生共同赏读、研习诗歌。(一)学生结合提问朗读思考鉴赏第一层。1、这首诗歌的标题叫做《致橡树》,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题目中“致”是什么意思?其主语是什么?“我如果爱你”中“我”“你”应该指什么呢?本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其中橡树象征什么?木棉象征什么?致:向对象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主语是:木

6、棉。主要意象:木棉(我)和橡树(你)。橡树象征:作者理想中的人生伴侣。木棉象征:作者理想中的自己。2、整首诗歌就是木棉对橡树爱的倾诉。如果整首诗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同学们认为从哪里分开最合适?不,这些都还不够。否定—批判、摈斥—传统爱情观结构肯定—渴望、憧憬—理想的爱情93、那么我们看第一节出现的最多的词是什么?“不”,那就说明诗人对这些爱情形式采取的是一种否定或不认同的态度。现在请根据下列问题进行思考、讨论:诗人运用了哪些意向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诗人对此持什么态度?代表了哪些

7、类型的爱情观念?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学生针对六个意向进行分组讨论)(1)、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课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2)、其次,对于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

8、绝不学!  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所以,这是一种“只知依恋”的爱情。(3)、接下来,诗人又分别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9同学齐声回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因为它们为了橡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