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ID:21193131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0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_第1页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_第2页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_第3页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知识X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目标。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获得梳理知识、建构知识X络的能力,形成建构的意识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  :G633.5:B:1672-1578(2010)11-0160-01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复习课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打造有实效的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时间中复习约占了五分之一。因此,开展好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开展好复习课的教学,使整理有序、复习有效,达到查漏补缺、巩固提高呢?  1、重视情境设计,注重学生自主参与

2、复习  在复习课上,学生非常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教师采用“炒剩饭”的方式进行复习,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肯定是不够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复习的热情显得很重要了,所有我们在课的开头就要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复习。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的复习”一课时,设计了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求平均身高的情境,对小学阶段的平均数知识进行了系统整理。  第一步:考考学生的眼力,估计班级中两位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出他们的平均身高,引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即:平均数=总数÷总份数。  第二步:老师加入到两位同学中间,让学生估计三个人的平均身高的范围,引出平均数的范围在最大数

3、和最小数之间,即:最小数<平均数<最大数。  第三步:学生计算三个人的平均身高,并且思考其他方法。由于事先选定的三个人的身高分别是150厘米、160厘米和170厘米,所以,学生观察出数据的特点后很容易想到“移多补少”的方法。  第四步:比较两个算式,同样是求平均身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学生进一步明确:总数和总份数必须是对应的。学生从估计身高到求两位同学的平均身高,又到老师加入以后估计三个人的平均身高的范围和求三个人的平均身高,引发了探究欲望,轻松自如地置身于学习中,对平均数相关知识点的整理和复习一气呵成,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2、重视学生自主梳理,注

4、重培养学生的建构能力  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知识X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目标。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获得梳理知识、建构知识X络的能力,形成建构的意识显得更为重要。这种能力和意识是在经历自主梳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  如在复习“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时,首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总结出割补法、倍拼法等方法,然后让学生找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知识归纳成体系。这样,学生的梳理结果就出现了按平面图形的种类整理和按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整理等不同形式,凸现了梳理建构时学生的自主性。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自主梳

5、理,理清了知识间的来龙去脉,做到"横成片、竖成线",从而拓展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在这里,以学生“理”为主,教师“引”为辅,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所学知识与原有知识挂钩,将新知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使一个个零散的知识串成线,形成更充实的知识X。  3、重视练习题的设计,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复习知识主要是通过练习和测试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掌握知识的水平。所以,教师要在练习的设计上多下功夫:一是练习设计有坡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二是练习形式要多样,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如同类知识系统练、易混知识对比练、易错知识反复练等,以

6、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调整部署,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设计“量的计量”的巩固提高练习时,首先,教师可编写一篇数学日记,里面包含各种计量单位,让学生在阅读中纠错。程度不同的学生发现的错误的个数是有区别的,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接着,教师可续写数学日记,有意设计一些空白处,让学生自己填写合适的计量单位,并加上一些量的计算。这样的练习,除了具有趣味性、情境性外,还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能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总之,复习课为我们提供了重新组建学生认知结构的时机,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在复习时,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所学知识、认识事物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更高层次

7、的归纳、概括、提炼,使新旧知识完美地融为一体,达到构建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目的,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