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民族文化建构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民族文化建构

ID:21194880

大小:5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0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民族文化建构_第1页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民族文化建构_第2页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民族文化建构_第3页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民族文化建构_第4页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民族文化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民族文化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民族文化建构黑船事件发生后,日本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新生的明治政权逐渐意识到,传统的民族文化严重阻碍了日本社会的革新,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民族文化建构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前言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舰队进入东京湾,以武力强迫日本打开国门,并与日本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史称黑船事件。黑船事件对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日本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一些开明的幕藩领主认识到西方工业文明的优越性,纷纷推行改革,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的工业文明。这些留学生学成归国后,成

2、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民族文化建构的核心人物。随着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传播,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面临着危机。一批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推翻了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至此,以天皇为首的明治政权建立。明治政府通过推行文明开化、破旧立新的政策,对日本的民族文化进行建构,为维新政策的推行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建构主义,又称结构主义,属于西方心理学、哲学的一个流派。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建构主义在实践过程中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同化、顺应和平衡。同化是指建构主体对外来刺激的反应过程;顺应是指建构主体调整内部结构以适应外来刺激的过程;平衡是指建构主体在调整

3、内部结构以后过渡到平衡状态的过程。明治政府在文化教育、政治制度、社会风俗等方面对民族文化的建构历程,体现了民族文化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到: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文化会有一个建构和再建构的过程。明治政权建立后,日本逐渐走向近代化。为了更好地学习西方的工业文明,明治政府推行文明开化政策,从文化教育、政治制度、社会风俗等方面建构民族文化。  一、确立普鲁士式文化

4、教育体制  西方工业文明的入侵,使明治政府认识到欧美异质文化的先进性。为了学习西方工业文明,明治政府派遣岩仓使节团出使西洋。在对欧美各国进行细致地考察后,明治政府深刻地认识到先进的文化教育对于国家兴衰的重要性。自昔设立学校以来,历年虽久,或由于不得其道,误其方向,认为学问系士人以上之事。至于农工商以及妇女则置之度外,不知学问为何物。而士人以上之少数学者,动则谓为国而学,不知其为立身之基。或者鹜于词章记诵之末节,限于空理虚谈之歧途,其论虽似高明,但能身体力行者甚少。斯即沿袭之时弊,故文明不普及,才艺无增长,贫乏破产,丧家之徒之所以多也。是故为人

5、者不可不学,学又不可误其旨趣。  1871年7月,明治政府成立文部省,并确定在全国设立学校。同年9月,文部省废除旧有的教育体系,颁布《学制》,撤除府县旧有的学校,按照《学制》设立新式学校,学习欧美的教育体系。在此前提下,明治政府以法国学区制为基础,把全国分为八个学区,将学区分为大、中、小三个层次。按照学区设立学校,重点普及小学初等教育。但由于基础教育经费需国民个人缴纳,受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国民无法承担巨额的教育开支,《学制》在实施过程中受到阻碍。因此,在1879年,明治政府依据美国的教育制度,颁布《教育令》,废除法国学区制。各地方依

6、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设立学校,但各大中小学校必须以美国教材的译本或原版书为教科书。《教育令》采用的是自由放任的美式教育体制。由此,地方开始代替中央建立教育体制,各地私立学校纷纷建立。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地方的多数学校在自由的名义下仍然沿用传统的私塾教育,文化教育的近代化受到了冲击。为了改变文化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明治政府在1890年颁布《教育敕语》,以普鲁士教育模式建构日本传统的文化教育。《教育敕语》以教育服从政治为原则,设立陆军学校和专科学校,培养实用型人才;在学校校舍、教材和校令上采取统一的规定。至此,具有军国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普鲁士式文化教

7、育体制在日本建立,日本实现了文化教育体制上的近代化建构。  经过对学制、学令的多次探索后,明治政府最终确立了符合日本国情的普鲁士式文化教育体制。该体制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和统一性,直至二战结束,日本的文化教育体制也未发生重大改变。普鲁士式文化教育体制的推行,为日本培养了大批的先进人才。这些人才将所学到的西方国家先进科学技术运用到社会生产中,推动了日本的工业化进程。日本开始摆脱封建落后的状况,成为亚洲强国。但普鲁士式文化教育体制具有强烈的军国主义意识,在这种意识的影响下,明治政府在各地创办陆军学校,通过对日本军人进行军事化教育,建立起了效忠天皇、热

8、衷于对外侵略的近代化军队。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国内市场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了开拓海外市场,日本逐渐走向侵略扩张的道路。二战前夕,日本的军国主义发展到极致,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