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

ID:2119816

大小:4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4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_第1页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_第2页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_第3页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_第4页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张国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把握孔子张扬的“义”这种价值取向,思考这种价值取向的现代价值。【教学重难点】1、主要是讲授第2则、第3则、第4则、第7则。2、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词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饭疏食饮水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义之与比【教学设想】朗读、讲解、感悟、讨论。【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崇德尚义的传统。人们为了道义而不能推辞某种责任称为“义不容辞”,把基于

2、正义而产生的愤怒称为“义愤”,把为了公众利益而从事的崇高和大无畏的行动称为“义举”,把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维护正义的人称为“义士”,把正义的战争称为“义战”,把为正义而战的军队称为“义师”……那么,今天我们学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篇课文,进一步理解孔子所宣扬的“义”的具体内涵。二、朗读课文并结合注释理解文意。三、疏通文意,理解语句的大概意思并进行评析。(主要学习1——4则)1、【原文】子曰:“富(1)而可求(2)也;虽执鞭之士(3),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注释】(1)富:指升官

3、发财。(2)求:指合于道,可以去求。(3)执鞭之士:古代为天子、诸侯和官员出入时手执皮鞭开路的人。意思指地位低下的职事。【译文】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评析】第6页共6页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张国强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

4、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2、【原文】子问公叔文子(1)于公明贾(2)曰:“信乎,夫子(3)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4)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注释】(1)公叔之子:卫国大夫公孙拔,卫献公之子。谥号“文”。(2)公明贾:姓公明字贾。卫国人。(3)夫子:文中指公叔文子。(4)以:此处是“这个”【译文】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

5、先生他不说、不笑、不取钱财,是真的吗?”公明贾回答道:“这是告诉你话的那个人的过错。先生他到该说时才说,因此别人不厌恶他说话;快乐时才笑,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笑;合于礼要求的财利他才取,因此别人不厌恶他取。”孔子说:“原来这样,难道真是这样吗?”【评析】孔子在这里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义然后取”的思想,只要合乎于义、礼,公叔文子并非不说、不笑、不取钱财。这就是有高尚人格者之所为。3、【原文】7·16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注释】

6、(1)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评析】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

7、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第6页共6页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张国强4、【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

8、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评析】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四、布置作业:背诵第三则、第四则。第二课时一、检查学生背诵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