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均消费与可支配收入的实证研究

重庆市人均消费与可支配收入的实证研究

ID:21210275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0

重庆市人均消费与可支配收入的实证研究_第1页
重庆市人均消费与可支配收入的实证研究_第2页
重庆市人均消费与可支配收入的实证研究_第3页
重庆市人均消费与可支配收入的实证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人均消费与可支配收入的实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重庆市人均消费与可支配收入的实证研究  一、引言  众所周知,居民消费是拉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源动力,而居民的消费行为是影响消费的内部因素。因此,要深入了解居民消费行为的内在规律,必须进行定量研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各种变量及其相互关系。本文利用消费理论,旨在通过对重庆市城镇居民的消费函数和消费结构模型的构建以及城镇居民消费心理研究,探寻其消费行为特征和消费规律,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为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引导城镇居民正确消费提供对策建议。  二、消费函数理论影响因素

2、分析  重庆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从1979年的354.54增长到2010年的13715.25元,增长达到38.68倍,人均消费从1989年的711.13增长到2010年10876.12,增长达到15.29倍,收入和消费都在增长,但是消费没有收入增长得多。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消费函数对l985—2010年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描绘。  假设重庆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满足经典消费理论的假定,结合重庆城镇居民消费的实际情况,将可支配收入、滞后期的可支配收入、滞后期的消费性支出、储蓄、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等五个因素

3、作为解释变量,对重庆城镇居民消费进行协整分析,检验这五个变量与消费的长期关系。本文尝试将上述分析的五个因素加入到重庆城镇居民的的消费函数中,并对这些因素和消费进行协整分析,为后文更好的研究重庆市城镇居民消费打好基础。  三、实证分析过程  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因素,建立如下的一般性半对数消费函数模型:  lnC=f(lny,,lns,lnYt-1,InCt-l,gin)  其中,C表示重庆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Y表示重庆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年可支配收入,S表示重庆城镇居民人均储蓄余额,gin表示重庆城镇居民基尼系数,

4、用其作为重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量化指标,Yt-1表示滞后一期的可支配收入,Ct-1表示滞后一期的消费性支出。对一般性半对数消费函数模型,我们假设其表达形式为线性的,从而得到如下的半对数消费函数模型:lnCt=aoa1lnYa2lnYt-1a3InCt-1a4gina5lnSUt  检验结论:由于gin变量在一阶差分后就不存在单位根,而另外三个变量lnct、lny、lns是二阶单整序列,所以删除gin变量,这可能是样本数据不够大带来的影响。本文将用lny、lns建立关于lnct的函数,并用协整理论分析。本研究使用

5、的是Johansen协整检验,检验结果为四期是最优滞后期,证明模型存在两个协整变量,为lns和lny。  LNCT=0.615192LNS0.742866LNYμt  (0.06051)(0.04671)  协整检验表示他们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但是短期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还需进一步检验,现在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由于格兰杰因果检验要求平稳的同阶变量,所以选取lnct,lny,lns的二阶差分,在选择最优滞后期时,Lnct与lns的最优滞后期为4期。储蓄在短期内对消费的影响不显著,两者互相不构成格兰杰因果关系。所以,

6、lny是引起lnc变化的原因。  四、总结及建议  实证结果显示,对数模型中变量基尼系数由于和其他变量间不满足单整序列要求,所以被删除。另外模型显示1985-2010年重庆市的当期人均消费与前期的人均消费与当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稳定关系,但由于T值较小,不显著,从协整检验的结果来看重庆市城镇居民的前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当期人均消费的影响很小。当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当期人均消费具有61%的作用。从格兰杰因果检验中也能清楚看到可支配收入是引起消费变化的格兰杰原因。  所以,重庆市政府应积极提高城镇居民收

7、入水平,因为收入是消费之本。政策建议上:一是要把提高居民收入作为发展经济的核心目标,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将会提高全社会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二是拓展消费领域与培育消费热点适应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从主要满足市场需求,逐步转变到既要满足市场现实需求,又要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上来。三是重庆市政府应不断拓宽消费领域,积极引导城镇居民的消费预期,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降低人们对未来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强消费信心,进而为增加居民消费需求提供保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