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少尹序(韩愈)翻译

送杨少尹序(韩愈)翻译

ID:21227936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0

送杨少尹序(韩愈)翻译_第1页
送杨少尹序(韩愈)翻译_第2页
送杨少尹序(韩愈)翻译_第3页
送杨少尹序(韩愈)翻译_第4页
送杨少尹序(韩愈)翻译_第5页
资源描述:

《送杨少尹序(韩愈)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送杨少尹序(韩愈)翻译  送杨少尹序(韩愈)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时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两。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边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然

2、吾闻杨候之去,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候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注释】①少尹,官名。杨臣源,字景山,以能诗称。唐贞元五年进士。长庆中,年七十,致仕(退休)归。朝官作诗送行,时韩愈为吏部侍郎,为之序(

3、赠序)。②供帐:供宴饮之用的帷帐、用具、饮食等物。③祖:送行。④后进:后辈。⑤忝:谦辞,有愧于。⑥固:当然。⑦都:城。⑧歌《鹿鸣》:科举时代,乡举考试后,州县长官宴请得中举子或放榜次日,宴主考、执事人员及新举人,歌《诗·小雅·鹿鸣》,作魁星舞,故名。⑨乡先生:古时尊称辞官归乡的老人。⑩其:大概。  【译文】  古时候疏广、疏受叔侄二人,因为年老,同一天辞掉官职离去。当时,朝廷中的公卿在都城门外大路旁摆设宴席,为他们饯行,乘坐的车驾有数百辆之多。路上旁观的,有很多人为之感叹并流下了眼泪,都称赞他俩的贤明。汉代的史书记载了他们的事迹,而后

4、世擅长绘画的人,又把他们的事迹画了下来,这些画到今天依然光彩照人,清清楚楚的仿佛是前不久发生的事情。  国子监司业杨巨源,正当他以精通《诗经》的才能来教育学生的时候,一旦到了七十岁,也禀告丞相离职回到自己的故乡。世上常说古时的人是现今的人比不上的,而今杨巨源与疏氏二人,猜想他们辞官的情景难道有什么不同吗?  我勉强跻身于公卿之末,恰逢生病不能出去为杨侯送行。不知道杨侯走的时候,都城门外送行的有多少人?车有多少辆?马有多少匹?道边的旁观者,也有没有为他感叹,知道他是贤者,还是不知道他是贤者呢?而史官又能不能铺张渲染他的事迹,写成传记做为

5、疏氏二人的事迹的继承呢?杨侯不会被冷落吧?我看到当今世上没有擅长绘画的,因而画还是不画,当然就不必去说它了!然而我听说扬侯的辞归,丞相中有敬重而怜惜他的,奏明皇上任命他为其故乡河中府的少尹,以便让他能继续得到俸禄;又亲自写诗来慰勉他。京城中擅长写诗的人,也作诗来应和。又不知道古时候疏氏二人离京时,有这样的事吗?古人与今人相同还是不同,不得而知啊!  中古以后的士大夫,往往把官府当做自己的家,不做官了就无家可归。杨侯刚成年,便在他的家乡被荐举,参加了“鹿鸣宴”后来到朝廷的。现在他回到故乡,指着那里的树说:“那些树是我的先人种的。那条溪流

6、,那座山丘,是我小时候钓鱼、游戏的地方。”故乡的人没有不对他表示敬意的,人们告诫子孙要以杨侯不舍弃故土的美德做为榜样。古人所谓“乡先生”,逝去之后能够在乡里社庙中享受祭祀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  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      【译后】  ①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哉:这一句的翻译,笔者颇为思量。有人这样翻译:世上常说古人和现今的人是不能并论的,而今杨巨源与疏氏二人,他们的思想难道有什么不同吗?我心中有些疑惑,如果这样翻译,下文就应该写杨与疏氏二人在思想上的不同;可是全文没有一处写他们在思想上的不同,可见这样的翻译有

7、问题。后来,我在第三段的最后找到了与“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哉”相照应的句子:“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整个第三段是讲杨巨源辞职后的情况,于是就翻译成现在这样。   ②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此句的停顿可以读成下面两种:“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或“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从全文来看,韩愈是赞赏杨巨源的贤,所以翻译时取后一种停顿方法。  ③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这个句子有人翻译为:往往依靠官俸来养家 罢官之后就无归宿之处。这个翻译有一个问题,即“依靠官俸来养家”与“罢官之后就无归宿之处”没有什么联

8、系。联系整段文字可以看出,韩愈是将“中古之士大夫”与杨巨源进行对比,抓住了这一点,这句话的意思就基本清楚了。当然要正确翻译还要知道唐代进京做官的人的居住情况。唐代进京做官的人,一种是租屋居住;一种是居住在官府里,不做这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