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河南三先生文集叙考

元代河南三先生文集叙考

ID:21256424

大小:6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0

元代河南三先生文集叙考  _第1页
元代河南三先生文集叙考  _第2页
元代河南三先生文集叙考  _第3页
元代河南三先生文集叙考  _第4页
元代河南三先生文集叙考  _第5页
资源描述:

《元代河南三先生文集叙考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元代河南三先生文集叙考【内容提要】元代河南籍诗文作家群星灿烂,最著名者为许衡、王恽、姚燧、马祖常、许有壬、孛术鲁翀等六家。兹以许衡、孛术鲁翀、马祖常三先生及其文集为研究对象,分别叙其行实,评其价值,考镜其版本源流,以解决些三家的基础研究问题。【关键词】元/许衡/孛术鲁翀/马祖常/别集元代河南籍诗文作家群星灿烂,最著名者为许衡、王恽、姚燧、马祖常、许有壬、孛术鲁翀等。明成化七年(1471),姑苏刘昌提学河南,辑六家文为《中州名贤文表》。刘昌序云,六家之文于元代“如河洛淮济之行地,无有御之”①。就有元一代

2、诗文观之,许衡为理学宗师,姚燧为古文宗匠,王恽上继元好问,亦堪称蒙元之初一文学巨擘;马祖常、许有壬、孛术鲁氏继起,孛术鲁翀以古文称;马、许为同年进士,其诗文纵辔并行,雄视天下,成为元中期北方文派之大家;谓“无有御之”,并非虚语。刘昌编纂此集时,孛术鲁翀之《菊潭集》已佚,其他诸家之集虽存世,寻觅已很费周折。今见六家别集,王、姚、许三家集,高文大册,传世甚丰,笔者将专文论及,本文以许衡、孛术鲁翀、马祖常之三先生及其文集为论考对象,分别叙其行实,评其价值,考镜其版本源流,为进一步研究做些基础工作。一、许衡《

3、鲁斋遗书》许衡(1209—1281),字仲平,号鲁斋,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蒙古太宗十年(1238)应试中选,得入儒户籍。与姚枢、窦默推阐程朱之学,讲道辉县苏门山,门徒甚众,为北方理学大宗。宪宗四年(1254)应忽必烈召,任京兆提学,兴办学校。忽必烈即位,授国子祭酒,以病归。至元初,受命议事中书,上《时务五事》疏,提出行汉法,重农桑,兴学校。病还。六年(1269),召与徐世隆共立朝仪,与刘秉忠议定官制。七年,授中书左丞,劾阿合马,辞归。八年,改授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创国子学,亲自讲授。十三年,与

4、郭守敬等新制仪象圭表,日测晷景,编定《授时历》。十七年致仕,次年卒,谥文正。皇庆二年(1313)从祀孔庙。除著作总集有《鲁斋遗书》外,另单行有《小学大义》、《读易私言》、《孟子标题》、《四箴说》、《中庸说》、《语录》、《心法》等。生平事迹具欧阳玄《圭斋文集》卷九《许文正公神道碑》、苏天爵《元名臣事略》、《元史》卷一五八本传等。许衡号称蒙元开国大儒,本不借文章名世。但身接金宋季世,明薛瑄《读书录》说他:“其质粹,其识高,其学纯,其行笃,其教人有序,其条理精密,其规模广大,其胸次洒落,其志量弘毅,又不为浮

5、靡无益之言,而有厌文弊、从先进之意。朱子之后一人而已。”②其文之为时所称者,是议事中书省时所上奏疏,条达明畅,洋洋万言,大抵本之儒道。其中有云:“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③为保存延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巩固现行政权,贡献甚大。《四库全书总目》谓:“其文章无意修词,而自然明白醇正。诸体诗亦具有风格,尤讲学家所难得也。”④今集中杂着和《与窦先生》诸书及不多之诗词,质朴峻洁,情挚辞切,代表了元初北方儒者的文风特色。许衡文集的最早编刊为元大德九年(1305)杨学文辑刊之《鲁斋遗书》六卷本。前

6、有杨学文序及大德元年(1297)赠谥诏、内翰王文秉赞。卷一奏议,卷二、三无总目,自《读易私言》至《答丞相问大学明明德》凡五篇,皆论学之文;卷四杂着,卷五书简,卷六诗章、乐府、《编年歌括》。后附欧阳玄撰《神道碑》文一篇。杨序云:“既以先生《大学撮要》锓梓,暇日复出《遗稿》,为天下公器,将广其传,使寰海内之民,欣睹圣朝文物之盛。”苏天爵《滋溪文稿》卷二十八《题鲁斋先生遗书后》云“幸有遗书六卷者在”,由此知有元一代,其集以六卷本流行。考之明代,明成化十年(1474)倪颙刻本(今存国家图书馆)即祖此本,倪颙序

7、云:先生有《遗书》六卷梓传于世,其板在陕西学宫,迩来不复印行,想多脱落。成化辛卯(1471),颙承乏来守是郡(怀庆府),即拜谒于先生祠下。既而访求遗书,先生六世孙邑庠生纶出示是书写本,而字多讹舛。又访于西安府同知河内王君济安,购得其刻本。适凤翔府学致仕教授修武韩君俊在家,遂托其校正,俾写刻二本,参互考订于其间,书颇可观。又幸遇巡检都堂杨公、提学宪副陈公作兴中州文教,颥遂谋诸同寅,命工锓梓,以广其传焉。其后明嘉靖九年(1530)许泰和刻本(今存国家图书馆)及三十九年(1560)重修本(存北京大学图书馆)

8、、清黄丞烈校张元济抄补并跋本(存国家图书馆)及清唐翰题跋之三省堂抄本(存国家图书馆)等,皆祖此本。元刊本于明清间曾为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所收藏,瞿良士《铁琴铜剑楼藏书题跋集录》卷四就元刊本《鲁斋遗书》六卷跋云:“右《许鲁斋遗书》,(明)正德八年癸酉七月廿四日收,时寓云林山居。嘉靖己丑八月朔日至乐斋重整。(清)康熙戊寅六月顿丘观妙斋收藏。⑤清彭元瑞等《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十一对此本亦有著录⑥。明至清流布较广、又有别于元刊六卷的为明正德十三年(1518)河内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