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城市群现代物流网络构建实证研究

京津冀城市群现代物流网络构建实证研究

ID:21271014

大小:89.01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20

京津冀城市群现代物流网络构建实证研究_第1页
京津冀城市群现代物流网络构建实证研究_第2页
京津冀城市群现代物流网络构建实证研究_第3页
京津冀城市群现代物流网络构建实证研究_第4页
京津冀城市群现代物流网络构建实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京津冀城市群现代物流网络构建实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京津冀城市群现代物流网络构建实证研究摘要:对现代物流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科学构建区域物流网络等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引力模型和最大覆盖模型构建区域现代物流网络布局模型的方法,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进行实证研宄。研究确定了轴心城市的位置及辐射范围,并得到了分别以石家庄、唐山和廊坊为区域物流中心的三大物流圈。基于此,应进一步丰富完善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细则,加强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京津冀城市群间的互联互通能力,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关键词:京津冀城市群;现代物流网络;引力模型;双目标

2、最大覆盖模型中图分类号:F511.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055X(2016)06-0008-06doi:10.19366/j.cnki.1009-055X.2016.06.002一、引言现代物流业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桥梁”,对降低区域内流通成本,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因此,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和规划,其中,在《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科学方法,合理布

3、局建设现代物流设施,是构建现代物流网络的必经之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区域物流网络构建的研宄,采用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轴辐射理论等定性方法较多。如OKelly[l-2]于1987年首次提出了轴一辐式网络概念和p-hub模型;Sung等[3]考虑了限制性政策后,提出存在节点互联的混合轴一福式网络模型;MirSamanPishvaee等[4]综合运用单向设计和逆向设计方法,构建了双目标物流网络系统,并米用文化基因算法求解模型;HsiaoCY等[5]以轴辐射理论为基础,构建出美国航空轴辐网络;金凤君等[6]在分析了我国35个样本机场的基础上,结合轴辐射理论,构筑

4、了我国轴一辐式航空网络体系;丁伟等[7]在梳理轴一辐式物流网络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以西江流域城市为例,构筑了现代物流服务网络;李文博等[8]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物流产业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水平四个方面确定了城市物流等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浙江省轴一辐式物流网络;李全喜等[9]综合运用引力模型和引力势原理,构建了区域物流引力模型和区域物流地位模型,并以全国31个省级区域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海峰等[10]构建了一种具有轴辐式网络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密度经济和结构经济特点的区域物流网络;刘荷等[11]以轴辐式区域物流网络构建的思路和方

5、法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引力模型结合的方法,构建了海西区轴一辐式物流网络;杨艳等[12]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Dijkstra算法和轴一辐式网络原理,构建了奇瑞整车销售物流网络;徐建等[13]针对长三角地区目前区域物流发展的基本情况,采用势能模型和GIS网络分析方法,提出基于公路运输成本的长三角轴一辐物流网络构建方法;李利华等[14]考虑物流网络规划设计的不确定性影响,运用区间规划理念,构建多商品、多层次、多节点的复杂物流网络设计模型;鲁金萍等[15]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内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测度,得出不同权重下城市级别划分结果,

6、并分析了原因。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目前学者们在研究物流网络构建方法时,采用定性方法较多,定量实证研究较少,且往往忽略了城市间的距离。因此,本文以前人研宄和2015年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为基础,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引力模型和最大覆盖模型,构建综合考虑区域物流引力和空间距离的京津冀城市群现代物流网络布局模型,以期为京津冀现代物流网络布局提供参考。二、京津冀经济区现代物流网络构建模型(一)引力模型引力模型是牛顿经典力学万有引力公式在经济学领域延伸发展得到,该模型认为两个经济体之间的单项贸易流量与它们各自的经济规模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其基本计算

7、公式如下:Fij=GMiMjt-yij(1)式中,Fij为研宄主体之间的物流引力;Mi和Mj为研究主体的“质量”,本文中沿用李全喜等[9]提出的“区域物流质量”概念;tij为研究主体i和j之间的最短行驶时间;G为引力系数;Y为引力衰减系数,一般取值为2。(二)修正的最大覆盖模型最大覆盖模型最早由学者Church等[16]提出,后来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扩展。因此,本文以前人研宄成果为基础,结合引力模型,构建京津冀城市群现代物流网络布局模型。1.模型假设为简化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假设:①备选物流区域中心城市(文中统称设施点)和物流需求城市(文中统称需求点)的

8、位置已知,且在平面内离散分布;②任意设施点和需求点之间的最短行驶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