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教师对“中考”的回忆

一位老教师对“中考”的回忆

ID:21278376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0

一位老教师对“中考”的回忆_第1页
一位老教师对“中考”的回忆_第2页
一位老教师对“中考”的回忆_第3页
一位老教师对“中考”的回忆_第4页
一位老教师对“中考”的回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位老教师对“中考”的回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位老教师对“中考”的回忆一位老教师对“中考”的回忆一位老教师对“中考”的回忆一位老教师对“中考”的回忆一位老教师对“中考”的回忆  中考,这个曾使许多人或悲或喜、或哭或笑的考试制度,已经在我国延续了近三十年了。作为一种选拔考试,它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都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但由于我国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贫乏,这个牵动过千家万户的考试,却给许多学生和家长留下了太多的回忆。作为一个亲历中考达十年之久的教师,我目睹和感受了学生和家长太多太多的焦虑、等待、喜悦和忧愁。细细回味

2、,足可以成书。  几乎在高考制度恢复的同时,我国的中学就恢复了选拔学生的考试。为了保证升学率,争夺生源就成了中考恢复以后所有学校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然而延续了近二十年的重点中学制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却使这埸大战变成了不平等的竞争。未列入“重点”之列的学校曾戏称,省属重点是第一世界,市属重点是第二世界,未列入重点行列的学校则属于第三世。这种黑色幽默不仅道出许多学校的无奈和忿懑,而且也使这埸没有硝烟的战争多少蒙上了悲剧色彩。  设置重点学校,是国家为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实行的特殊政策;然

3、而事隔二十年之后,我们在回顾这段历史时,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这种办法在缓解十年动乱后出现的青黄不接、人才匮乏局面的同时,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遗憾。那看不见然而又实际存在的等级制度,曾使许多教师失去了工作的动力,使许多孩子对前途丧失了信心。这种制度曾使学校分为三、六、九等。中考后,当招生学校依省属重点、市属重点、市属骨干、市属一般、区属重点、区属一般的序列到招办录取学生的时候,省属重点和市属重点的最低分数线往往相差七、八十分之多;等而下之,区属学校能录到什么样的学生,就可想而知了。  这个不在一个

4、起跑线上的比赛,输赢清清楚楚。“我们考上一个光荣,重点学校学生全部考上也是应该。”非重点学校的老师如是说。遗憾的是,高中三年,高分进入重点中学的学生,高考也不是个个金榜提名。名落孙出者,也不乏其人。这就让那些心不平、气不顺的非重点中学的老师们更没有了积极性。那些生源最差的学校,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校长如何管?哪一个家长会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些既难办好又没有希望的学校去呢?“学不到知识,反而学了一身毛病”,这是许多家长当时最担心的。  在初、高中脱钩以前,许多学校出于保护自己的利益,都

5、采取过一些不成文的过激作法。比如非第一志愿的学生不录;自己学校的初中毕业生不许报考其它学校的高中;省属重点学校落榜的考生,市属重点不收;本校的初中毕业生不听劝阻,报考外校落榜,一概不要。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现在看来可笑而又不近情理的作法虽然年年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批评和制止,但一些心高气傲的的校长,仍然我行我素,不愿更弦。这不仅损害了学校的自身利益,而且也使这埸生源大战变得更加惨烈。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市属重点中学。小升初考试没有取消以前,学校每年招四个班200名初中生,但是每年招生,报考的

6、学生却超过500人。这也就是说,张榜之后,将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面临二次分配。尽管招生简章上黑纸白字写得清清楚楚:填写志愿表时,考生可以在重点中学之外,再填报两个志愿,写上自己重点以外心仪的学校;但是有些学校“非第一志愿不取”的原则,却使无数学生的第二道防线形同虚设。一旦被切到线外,就面临着被分到最差学校去的可能。我校附近有一所历史悠久、口牌不错的普通中学,小升初时,许多孩子都把该校作为第二志愿写到志愿表上。但是录取时的潜规则,使许多孩子与该校失之交臂。几年过去了,考我校落榜的考生,几乎没几个被该校

7、录取。尽管其中不乏考分较高的孩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校的高考升学率稳居市属重点学校的前列。原因有三:许多有经验、有水平的老教师还工作在教学一线;学校生源好;初、高中还没有脱钩。这第三点对我们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的高中生源主要靠的是我们自己培养的学生,外校的考生,拔尖的学生要么去了一中,要么去了师大附中,报考我校的考生比我们自己的学生要略逊一筹。中考成绩下来,排在名次表前面的,是这些学生;三年以后高考,考上重点大学的,还是这些学生。这些学生几乎成了我校制胜的法宝。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校的

8、初中毕业生也渐渐外流,这对我校的高中招生造成了不小的威胁。开始是三、五个,后来发展到一走就是十几个。稳定后方,就成了主管招生工作的主任每年招生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开会、谈话、家访、许诺,该做的工作都做了,名也报了,准考证也领了,可是一到考试的那一天,许多考埸的座位都是空的。原来这些学生全跑到一中和师大附中去考试了。行文至此,我不由笑了。我怀着一种难以言状的心情想起了当年学生和我开的这个小小的玩笑。我理解学生当年的这种做法,其实师生双方都是一种无奈。考试结果出来,这些流失的学生几乎无一例外都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