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蒙大意示教读注阅读答案

训蒙大意示教读注阅读答案

ID:21282053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0

训蒙大意示教读注阅读答案_第1页
训蒙大意示教读注阅读答案_第2页
训蒙大意示教读注阅读答案_第3页
训蒙大意示教读注阅读答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训蒙大意示教读注阅读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训蒙大意示教读注阅读答案  训蒙大意示教读注  明·王守仁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谚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

2、,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乏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

3、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  注:教读,社学的教师。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心喜悦中心:内心  B.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而:却  C.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渐:接近  D.改废其绳墨绳墨:规矩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  也用来在吟唱诗歌中消耗他们蹦跳呼喊的精力  B.日惟督以句读课

4、仿  每天只是用标点断句、课业练习督促他们  C.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  伺机逃避、掩饰遮盖来达到他们嬉戏玩耍的目的  D.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  一定能成就“蒙以养正”的功效了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重视道德培养的古代教育十分推崇,并依其意提出自己的儿童启蒙教育理念。  B.作者认为顺应儿童天性,以歌诗、习礼等熏陶渐染,才能真正实现先王立教之深意。  C.作者对当时功利化的教育方式深恶痛绝,指出其导致儿童厌学甚至犯罪等现象出现。  D.作者的教育理念,当时人难以认同,但今天看来,他的启蒙之道具有超时代的

5、价值。  11.作者提出了进行儿童启蒙教育的哪些方法?这些方法共同的导向是什么?(4分)  12.作者认为“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请联系现实谈一谈。(不少于200字)(12分)  8.B(3分)9.D(3分)10.C(3分)    11.(4分)  方法:通过吟唱诗歌来激发志趣,通过学习礼仪来端正仪表言行,通过劝导读书来开启智慧。  共同导向:顺导调理,潜移默化,意在栽培涵养,而明理性和。  12.(12分)  ①表达自己的看法,具体明确。(2分)  ②有理有据,分析中肯,联系生活进行合理联想与阐发。(6

6、分)  ③语言顺畅,表达清晰。(4分)  ④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