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土拨鼠〉

音乐教案〈土拨鼠〉

ID:21286298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0

音乐教案〈土拨鼠〉_第1页
音乐教案〈土拨鼠〉_第2页
音乐教案〈土拨鼠〉_第3页
音乐教案〈土拨鼠〉_第4页
音乐教案〈土拨鼠〉_第5页
资源描述:

《音乐教案〈土拨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音乐教案〈土拨鼠〉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土拨鼠》。  二、综合训练:三声部和唱片段。  三、欣赏:《欢乐颂》、简介贝多芬。  教学目的:  一、启发学生运用柔和、连贯的歌声和悠长、平稳的气息,唱出歌中主人公对土拨鼠的爱怜、亲切的情感。  二、初步接触三声部合唱,要求保持音准和节奏整齐。  三、通过本课歌曲和欣赏曲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德国音乐大师、交响乐之王贝多芬的生平、作品。  教具准备:  一、贝多芬画像。  二、《欢乐颂》器乐独奏、交响乐中重唱、合唱、管弦乐合奏录音带。  三、录音机。  课时计划:三节。(歌曲、综合训练二节,欣赏一

2、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十七页中)第一、三声部。  二、学唱歌曲《土拨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歌曲《转圆圈》。  1、用《转圆圈》乐曲进行二部视唱练习。  2、无伴奏合唱,教师指挥。重点: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和谐。  3、随伴奏合唱。重点:速度、力度的变化以及表情的调动。  二、综合训练(十七页)  1、内容简述:这是一条三声部发声练习曲,选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三乐章第一呈示部主题。这个主题原是一首捷克名歌,名为《念故乡》,是反映流浪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亲人、期盼回到故乡的一首歌曲。  2、教师范奏

3、(范唱)第一声部旋律。  1=bB4/4  3.553.21「2.35.32-「3.553.21「232.11-「6.11756「61756-「6.11756「61756-「3.553.21「2.35.32-「3.551.23「2.1261-‖  3、集体视唱第一声部旋律。  4、哼鸣第一声部旋律。  5、教师范奏(范唱)第三声部旋律。  1=bB  1---「7---「1---「7-1-「4.66534「46534-「4.66534「46534-「1---「7---「176-「7-1-‖  6、由学生们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三声部的二部视唱,要求:

4、力度稍弱、速度稍慢、平稳,唱时一定要注意自己声部的准确、清晰,还要注意倾听另一声部。  7、教唱第三声部旋律。  8、将学生分成两部分(可对半分),进行两部视唱。  9、在二部视唱基础上的二部哼鸣练习,注意音区的变化而引起力度的变化。  三、学唱歌曲《土拨鼠》。  1、歌曲简介:这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1789——1792年与家乡波恩创作的许多歌曲之一。当时人们有随身带土拨鼠到处流浪的风俗习惯,就好比现代人在家中养狗、猫,并带他们外出游玩一样。这是一首表现流浪汉与土拨鼠相依为伴的歌曲。  土拨鼠,旱獭。  2、初听演唱录音。  3、6/8拍弱起节奏的

5、练习。  4、视唱曲谱。  注意,带弱起的乐节(二小节为一乐节)、乐句(四小节为一乐句),在乐节、乐句处须用急呼吸换气。  5、按乐曲节奏读歌词,体会乐句与词的关系,找出并标出换气位置。  6、练唱歌曲。  注意前两句与后两句力度上的对比。  7、齐唱《土拨鼠》。  四、作业:  1、视唱《土拨鼠》乐谱。  2、用竖笛吹奏这个旋律。  下课。  课后记:本课三声部合唱片段中的第二、三声部是从属性质,主要以构造和声背景为目的,让小学生轻声哼鸣的同时,注意倾听整体音响效果。另外,当唱“啊”时,力度自然加强,不需要有意突出这个力度。  第二课时  教学内

6、容:  一、综合训练:(第十七页)三声部合唱片断。  二、歌曲《土拨鼠》的演唱、处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转圆圈》。  1、分声部视唱。  2、二部视唱练习。  3、二部合唱。  二:综合训练(第十七页)。  1、按第一课时的声部划分,分声部练第一、三声部的视唱。  2、第一、三声部的二部视唱练习。  3、用哼鸣的方法哼唱第一、三声部的二部合唱。  4、从第三声部的学生中抽四——六人,视唱第二声部。  5、第一、二声部的二部视唱练习。  6、第二、三声部的二部视唱练习。  7、三个声部的三部视唱练习。  8、三个声部的三部合唱哼鸣练习,

7、注意调整力度和速度。  9、条件较好的班级,用竖笛合奏这个三声部合唱片断。  10、欣赏:《故乡的亲人》(第五十七页},注意体会想念故乡、思念亲人的那种忧伤心情。  三:《土拨鼠》的演唱、处理。  1、问答:《自新大陆》中的主题《念故乡》、美国歌曲《故乡的亲人》与《土拨鼠》在内容和情绪上有  土拨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