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ID:21312923

大小:6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1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_第1页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_第2页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_第3页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说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江西省崇义中学李霞13979735940邮编:341300【摘要】情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素质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课堂的情感教育,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教学需要情感出,学生呼唤情感来。我们的教育必须确立情感培养目标,实施情感教育。【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策略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明确的表达了: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里的“情”指的是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课堂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没有情感的课堂,肯定是死气沉沉的。情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所以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教学需要情感出,学生呼唤情感来。我们的教育必须确立情感培养目标,实施情感教育。列宁说:“没

3、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别林斯基说:“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语文课堂亦是如此。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一般说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善良事物的钦佩感情和邪恶势力的不可容忍的态度”。:、变i学理念,适时在课堂上做好情感导向教师在课堂上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

4、的情感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要让学生的认知过程中伴随着情感过程,让学生学会分清真与假、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做出价值判断,从而做出肯定或否定、喜欢或厌恶等不同的反应,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卢俊曾指出:“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天地,课堂是感化学生的舞台,教师是这天地与舞台的楷模。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情感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拥有热爱事业的

5、情感和责任感,健康充沛的感情与高尚的人格。我在教授先秦诸子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篇课文时,在讲到面对乱世长沮、桀溺认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就此选择做一个辟世之士,夫子却选择了“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时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孔子此时此刻的心境。学生马上讲出了孔子强烈的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情感,他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

6、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就此我引导学生感知生命的本质在于追寻、创造意义,激发学生体会“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爱国之情,从而高效地、迅速地激发了学生感悟的潜能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敢为天下先、勇于担当的人。由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基本功如果不过硬,缺乏教学热情,不善于表达情感,教学语言没有美感,必然会严重地影响着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教师一定要提高朗读能力,讲究语言艺术,丰富自己的情感,善于领悟和表现语言的美,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给学生做好示范,通过教学互动、相互感染,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

7、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二、在课堂教学内容上渗透和体现情感教育(一)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刘协《文心雕龙》说:“情者文之主经,理者文之纬。”情感是文章的主线,是文章的灵魂,这就要求作者须“情动而辞发”,读者须“披文以入情。”语文教材犹如一部百科全书,凝结着人间真情,每一篇文章无不是作者“情”的结晶,不仅向学生提供着知识信息,而且表达了作者一定的情感体验,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如班固《苏武传》塑造的一个大义凛然,为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形象,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对国家忠诚感;司马迁《报任安书》提出的“人固有一

8、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