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聋校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构建聋校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ID:21334247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1

构建聋校生活化的数学课堂_第1页
构建聋校生活化的数学课堂_第2页
构建聋校生活化的数学课堂_第3页
构建聋校生活化的数学课堂_第4页
构建聋校生活化的数学课堂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聋校生活化的数学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构建聋校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聋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严密性等特点,两者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导致聋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失去信心.兴趣是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最好老师.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培养聋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聋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呢?笔者认为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对聋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寻找;生活经验;认知特点;创设;操作    聋校中,数学是学生最怕的学科.聋生为何这么怕数学呢?在笔者看来,不仅是因为其内容抽象,更由于当前的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使聋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数学教学必

2、须紧密联系聋生的现实生活,用聋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支撑,来帮助聋生实现数学思维上的跨越.  一、生活中寻找数学,诱发兴趣  大数学家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每一个数学问题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在教学中,一旦把数学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就可以大大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千克和克”时,我发现,聋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头脑中根本没有千克和克的概念,以至在填写单位名称时,出现了诸如“一瓶矿泉水重500(千克)、一袋大米重25(克)”的笑话.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领他们走进超市,

3、实地观察各种不同的物品,引导他们记下这些物品的重量,再用手掂一掂,亲身感受重量,以备交流.第二天上课交流时,我发现聋生通过仔细调查,找到了各种不同的数据,对所学知识有了直接的感受.下面是学生调查到的各种不同的数据:一个鸡蛋50克、一袋盐500克、电视机26千克、一瓶金龙鱼油5千克、一盒牛奶(180+5)克……还有不少同学告诉我,有的物体的外包装上标出了两个重量—总重和净含量,而且净含量总比总重轻.我表扬了他们观察的细心,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解释.原本对聋生来说是抽象的重量单位,现在通过自己的调查,聋生感受到了“克和千克”,并对抽象的单位有了具体的感知.

4、在完成作业时,聋生的错误明显减少.  二、跳出教材教数学,调动兴趣  传统应用题的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系统逻辑性,忽视了现实性与应用性,使应用题远离了聋生的生活,断开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令聋生望而生畏,我们必须跳出教材教数学.  三年级时,我曾让一名聋生板演这样的题目:一个数是9,比另一个数少4,另一个数是几?该生回答:9-4=5,另一个数是5.大多数聋生的答案也是9-5=4.他们的思维定式是“求谁比谁少”就用减法.接着,我又出了一道题:三年级有9人,比四年级少4人,四年级有几人?(事实上我校三年级也比四年级少4人)我启发他们好好想想做操时的三年级、四年级排

5、队情况,四年级到底几人?这次学生看出了破绽,争先恐后的说出了:“9+4=13,四年级有13人.”数量关系相同的两道题,聋生却作出两种不同的回答,这说明聋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学生之所以能对第二题作了正确的回答,是因为第二题的内容贴近生活,他们可以根据问题提供的情境,借助形象进行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调整、改编教材,将教学行为和学生的日常行为联系起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原型经验,再以有趣、活泼的组织形式来激活这些“原型”,拉近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从而实现“跳出教材教数学”的教学理念.  三、还原数学的生活本质,巩

6、固兴趣  还原数学的生活本质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因为生活是一个开放的大环境,丰富的生活给学生带来了广阔的思维天地,越是生活化的数学素材越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解答,越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例如,在四年级总复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小华有100元钱,他买篮球用掉了48元,买图书用了22元,小华用去了多少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知道买两样东西,用去70元,但又不放心,因为题目中还有“100元”是多余的条件,这个条件放在这里,对于思维简单的聋生感到很迷惑.因此,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应该重视设计多余和不足的条件,培养聋生根据问题选择条件的能力.

7、要让他们知道,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在学习了“求平均数”后,我让他们自己量一量班里每名同学的身高,然后求出平均身高,看看谁超过平均身高.他们个个兴趣盎然地又量又算.  四、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兴趣  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活动,它形象、直观、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它需要多种感官参与,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在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门前有一块标牌,上面写道:“我看见了,但可以忘掉;我听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因此,只有让学生“做”过,理解才会更加深刻.教学“8的图画应用题时”因为这些聋孩子刚接触这

8、么抽象的内容,虽然我口干舌燥地强调大括号下面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