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地理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谈高中地理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ID:21335783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1

谈高中地理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_第1页
谈高中地理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_第2页
谈高中地理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_第3页
谈高中地理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_第4页
谈高中地理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高中地理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高中地理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就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则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又不能维持。因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作为课程的必要目标是其他目标要求所不能替代的。  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再是地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陪衬、附属,而是地理课程的终极目标。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我结合教学实践,作初步探讨。  一、新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生地

2、理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提出如下目标。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大纲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往往被理解为教学的手段和策略而已,而地理新课程标准却把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提升到一个较高层次。学生没有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地理学习活动就不可能有效开展,即使开展也不能长时间维持。同时还对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与地理审美情趣的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与以往相比,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关心我国国情、热爱祖国和家

3、乡的同时,更多地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以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  3.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具有时代特征的“国际合作”和“全球意识”教育,在资源、人口、环境、社会、经济和发展等方面形成正确的观念。  4.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  要在教学活动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必须明确每一课标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一般来说,课程标准行为目标陈述具有四个基本要素

4、: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以“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为例,可以作以下的分解:  例如:在有关环境教育方面的教学目标设计,在传统的教学目标设计中,往往很多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就可以了。但现在可以具体化为“看环保新闻”、“关注环保新闻”、“喜欢看环保新闻”、“能够判断什么是环保行为”、“具有正确的环境观和环境行为”,层层递进的目标水平层次。同时在对于“具有正确的环境观和环境行为”上,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为“能够领悟到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和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能够说出一些具体措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爱护环境,自觉抵制破

5、坏环境的行为”,这样的设计,其评价的具体性增强了许多,更有利于实际操作。  三、在地理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主要途径  1.创设情境,以情动人。  地理学科以其大量生动的形象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例如“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教学时,可指出我国东海钓鱼列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人却在岛上插桩立碑,还准军事人员上岛,并派军舰控制钓鱼列岛海域,使用武力严禁中国大陆、港澳台的所有船只靠近,妄图抢占钓鱼岛;南沙群岛中的一些岛屿也被某些国家侵占,等等。列出这些事实,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逐步意识到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其他国际法

6、,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认真负责、公平合理地解决这些争议问题,是保卫我国海洋国土,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迫切任务。  此外,还可通过展示《地球出汗了》、《雨中垂钓》等漫画,让学生讨论漫画的寓意,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更加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2.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例如:在教完《大气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后,可让学生针对“大气保温气体是否使全球变暖?”这一论题进行辩论,使学生通过辩论意识到必须对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加以特别注意,以防患于未然,从而树立国际合作意识、全球意识和环保意识。也可通过举办“好好爱护地球,因为地球只有一个”演讲会,使学生增强资源

7、、环境的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而增强关心、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此外,还可以结合有关环境的节日进行环保宣传,通过开展以环保内容为主的主题班会或知识竞赛等课外活动,以达到“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效果。  3.贴近生活,关注乡情。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乡土地理,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生活中时时刻刻有地理问题。  例如:在讲述不同土壤的区别时,我们可以采集学校周边的水稻土、草地土、森林土等,让学生通过实物的观察切身体会到这些土壤间的差别,养成关注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