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超级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ID:21343694

大小:1.71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8-10-18

超级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_第1页
超级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_第2页
超级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_第3页
超级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_第4页
超级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超级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超级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林贤青朱德峰中国水稻所报告内容一、水稻产量差异与限制因子二、超级稻增产机理三、发挥超级稻增产潜力与途径四、超级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五、超级稻品种配套技术一、水稻产量差异与限制因子1、早稻产量差异分析调查点:282个点平均亩产:407.9公斤最高亩产:583.6公斤最低亩产:215.4公斤亩产小于300公斤:11.7%300公斤-400公斤:39.0%400公斤-500公斤:41.5%大于500公斤:7.8%早稻产量与构成因子关系2、晚稻产量差异分析产量(kg/亩)频率分布(%)有效穗数(万/亩)实粒数(粒/穗)结实率(

2、%)千粒重(g)平均产量(kg/亩)275-3001.717.165.879.626.2289.3300-3254.116.774.086.525.4312.8325-3507.421.264.783.625.1341.0350-37516.520.871.376.825.9363.4375-40015.718.684.087.125.3384.0400-42516.520.480.488.025.2411.9425-45017.421.584.390.325.4437.9450-47512.421.091.890.625.3460.34

3、75-5004.122.791.891.325.3487.1500-5250.823.985.691.126.2504.0525-5502.526.880.088.024.9535.0550-5750.827.184.793.024.7567.4575-6001.725.490.887.025.0576.7晚稻产量与构成因子间关系3、单季稻产量差异分析产量频率分布最低穗数最高穗数平均穗数实粒数千粒重(kg/亩)(%)(万/亩)(万/亩)(万/亩)(粒/穗)(克)450-50025.07.518.015.0125.527.3500-5502

4、6.313.123.216.0129.026.9550-60019.78.219.616.3138.726.0600-65019.711.322.716.2148.526.3650-7006.610.920.016.4159.526.2700以上2.616.019.217.6167.425.9二、超级稻增产机理分蘖适中,抗倒性较强,成穗率和单位面积实粒数高。1、超级稻品种基本特征生态区季节适宜品种类型华南连作稻早稻:野籼占8号、桂农占、中早22等;晚稻:钱优1号、天优122、天优华占等。长江中下游连作稻早稻:中早22、中佳早32、陆两优9

5、96和淦鑫203等;晚稻:天优华占、钱优1号、赣鑫688和天优998等。单季稻粳稻:徐稻3号、淮稻9号、Ⅲ优98、宁粳1号、武粳15、粳杂优1号、皖稻88等;籼稻:国稻6号、新两优6号、中浙优1号、皖稻153、D优527、淮两优527等。西南单季稻II优084、II优7号、川香9838等。东北单季稻松粳9、龙稻5号、吉粳88、沈农265和辽杂1056等。超级稻群体分蘖生长动态和每穗粒数的分布2、超级稻早期分蘖高,穗型大3、超级稻花后旗叶光合速率高4、超级稻花后叶面积和物质生产量大5、超级稻品种根系重量和密度高品种根重(g.丛-1)密度(m

6、g.cm-3)平均深度(cm)汕优6312.72(100)0.90(100)13.90(100)两优培九14.68(115)1.04(115)13.20(95)协优930818.81(147)1.33(147)16.90(122)6、超级稻开花期根系伤流强度与结实率理想叶片与群体模式叶片过长三、发挥超级稻增产潜力与途径1、根据株型、产量构成因子特性,确定密度和种植方式不同移栽密度对超级稻产量和氮吸收的影响2、根据品种对氮、磷、钾需要量及植株氮磷钾的分配和不同时期植株氮磷钾吸收速率来确定施肥技术超级稻不同时期氮磷钾吸收速率(TP-TL,TL

7、-PI,PI-FL和FL-FL30分别代表移栽到分蘖,分蘖到穗分化,穗分化到齐穗和齐穗到齐穗后30天各时期)不同施氮量对国稻6号籽粒产量和氮吸收的影响不同施钾水平对基部节间粗度和结实率的影响不同时期施钾的增产效果(公斤/亩)施肥时期低钾中钾高钾基肥545.6a552.0a579.4a分蘖肥529.6a549.0ab569.9a穗肥483.0b511.7b548.2a3、实施水稻好气灌溉技术3-1、水稻好气灌溉田间灌水模式示意水稻好气灌溉白天土温高、夜间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值成双峰双谷,并高于水层灌溉,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促进

8、根系生长,有利于分蘖早发,提高前期分蘖比例和成穗率;3-2、水稻好气灌溉生理生态特点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系生理功能单丛叶面积没有显著变化,群体透光率明显提高,改善了群体受光特性。处理氮回收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