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卫天霖-周碧初-孙为民油画中

浅析卫天霖-周碧初-孙为民油画中

ID:21348717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1

浅析卫天霖-周碧初-孙为民油画中_第1页
浅析卫天霖-周碧初-孙为民油画中_第2页
浅析卫天霖-周碧初-孙为民油画中_第3页
浅析卫天霖-周碧初-孙为民油画中_第4页
浅析卫天霖-周碧初-孙为民油画中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卫天霖-周碧初-孙为民油画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卫天霖周碧初孙为民油画中:诞生于19世纪后半叶法国的印象派,对我国近现代油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我国近现代出现了一批具有印象派特征的画家,但他们所具有的印象派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本文试从卫天霖、周碧初、孙为民这三位画家入手,以绘画题材、绘画技法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他们之间存在这种差异性的原因,为我们今后的油画创作指明发展方向。  关键词:卫天霖、周碧初、孙为民、印象派特征、差异性  简介:夏蕾,女(1979-),河南新乡人,河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新乡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  []:J2

2、[]:A  []:1002-2139(2011)-20-0128-01  诞生于19世纪后半叶法国的印象派,对我国近现代油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我国近现代出现了一批具有印象派特征的画家,但他们所具有的印象派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本文试从卫天霖、周碧初、孙为民这三位具有印象派特征的画家入手,以绘画题材、绘画技法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他们之间存在这种差异性的原因,希望能为我们今后的油画创作指明发展方向。  一、从绘画题材上分析三位画家之间印象派特征的差异性  卫天霖(1898~1977)在绘画题材的

3、选择上深受印象派的影响,他继承了印象派对静物及风景的迷恋与表现,尤其对静物特别喜好,特别是在他晚年的作品中大多为静物。他的作品多以花卉水果、农产品等静物作为描绘对象,从这些领域里发现他所倾心的美。例如《锦簇》(1959)、《红背景的白芍药》(1964)、《瓶花》(1974)、《红木桌上的白芍药》(1976)、《静物》、《菊花与水果》、《菠萝与红花》等。  周碧初(1903~1995)素以风景、静物画见长,而作品的题材很广泛。他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侨居印尼的时期,那里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地质现象、热带水

4、果、花卉,甚至工艺品、雕塑,都是他表现的题材。例如《印尼火山》、《印尼风景系列》、《田园小景》等。由于受到印象派的影响,周碧初十分重视到大自然中写生,他追求的艺术观念认为艺术的真谛于对真实景物或物体的细致观察,所以风景成为他最喜欢表现的题材,例如《台山风景》(1961年)、《农村秋色》(1963年)、《果山》(1972年)、《水乡常熟》、《中山故居》(1982年)、《海上清晨》(1980年)、《浦江日出》、《田园小景》、《珠江晨曦》等。  孙为民(1946~)以画乡村和农民见长。例如《秋阳》(2005

5、)、《深秋》(2005)、《七个姑娘》(2005)、《两个年轻人》(2005)、《苹果熟了》(2005)等。他之所以常选择乡土题材是因为:第一,他曾长期生活在中国北方乡村的缘故。他熟悉乡村生活的许多事物,并且钟爱北方乡村的农民生活、土地的气息和许许多多朴实无华的景物。第二,在20世纪80年代,整个社会都在关注农村的变革和农民的命运,从政治到文化都在讨论农村和农民问题,使乡土题材有了广阔的接受环境。  二、从绘画技法上分析三位画家之间印象派特征的差异性  (一)从用笔上分析三位画家之间印象派特征的差异性

6、  卫天霖在用笔上继承了印象派“写”的精神,这种“写”的用笔方法在心境与技法上有类似于中国写意笔墨的特点,“写”的目的不再从属于应物象形,而是为了突出自觉的、主动的审美需求。从他的用笔上不难看出他将金文、汉碑、汉印的笔韵引入到自身的画中。每一笔都蕴含着轻重、提按、刚柔、纵横、交织、枯湿、疾缓、藏露,使画面充满了韵律感和节奏感。  周碧初在用笔上有不同程度的欧洲西方画家的点、线的“绘”的印记。随着艺术创作的深入,他开始注意借鉴中国画和书法的点、线来塑造形象。他的用笔得益于元、明、清的山水皴法,他用笔的多

7、层次,很像是明代龚半千的层层水墨;他笔触的点点簇簇,很像是文征明密密麻麻的墨点;他用笔的多变性,很像是清湘老人的用笔意趣。  孙为民在用笔上采用的是细碎密集的笔触,且非常多变。这在他的人体、肖像、静物、风景画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例如《金色的季节》(1996)是用多变的点组成。这点似乎是先勾后点,整个在暖色调中点画出丰富多彩的变化。《桃子》(1994)一画中点的运用更大一些,将点糅在整个静物之中,通过各种斑点表现物体的质感。  (二)从用色上分析三位画家之间印象派特征的差异性  卫天霖在用色上并没有印

8、象派那么客观。在对待“光”的客观性的表现上,没有“唯光是图”,而是在吸收印象派的科学色彩观的同时加入了主观色彩。例如在《闺中》(1926)、《鱼》的色彩的表现上,吸收了印象派对光的表现的同时还强调了环境色对人物及静物的影响。这样从画面气氛上讲,卫天霖的画面缺少印象派艺术所体现出来的迷离、松动的感觉,而多了更多的结实感。主观色彩的加入,增强了画面的表现性,使卫天霖的艺术在情感表现方面超出于印象派。  周碧初在用色上很注意拓展色彩美的丰富性。面对大千世界变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