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资产剥离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资产剥离绩效评价研究

ID:21350462

大小:3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1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资产剥离绩效评价研究_第1页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资产剥离绩效评价研究_第2页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资产剥离绩效评价研究_第3页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资产剥离绩效评价研究_第4页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资产剥离绩效评价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资产剥离绩效评价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资产剥离绩效评价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资产剥离绩效评价研究【摘要】论文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受资产剥离影响的股东、高级管理人员、一般员工、债权人、供应商、政府等的利益诉求,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资产剥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选用因子分析法作为计算方法。该评价体系有利于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关键词】资产剥离;利益相关者;绩效上市公司重组问题一直是国内外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践的热点问题。资产剥离与并购一样,是国内外企业广泛应用的重要的重组方式。自20世纪80年

2、代以来,资产剥离作为收缩性资本运营的主要方式,已成为公司经营中的重要内容,并成为财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国内外学者对日益频繁的资产剥离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对资产剥离绩效的研究。从相关文献来看,现有对资产剥离绩效的研究主要是从股东或者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考虑的。然而,随着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强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否能够得到保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本文提出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来研究资产剥离的绩效,有利于保护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1.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对资

3、产剥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资产剥离的理论基础、资产剥离的动因、资产剥离的后果、资产剥离和资本结构以及公司治理间的关系等,特别对资产剥离后果的研究较多。Moschieri&Mair(2005)将资产剥离的后果分为经济、战略、组织与治理等三个方面,资产剥离的经济后果包括宏观、产业、微观等三个方面的经济后果,资产剥离的微观经济后果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资产剥离绩效,目前对资产剥离经济后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绩效的研究。对资产剥离绩效的主要有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法等两种研究方法,国内有少数学者采用个案研究法和数据包络分

4、析方法进行研究。从现有文献来看,国内外学者在运用上述方法对资产剥离绩效进行研究时主要是从股东或者企业自身的角度出来的。然而,随着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强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资产剥离是否也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否都从资产剥离行为中获得了收益?只有少数国外学者如Rajan(1992)、Diamond(1993)、Easterwood(1998)、Iskandar-Datta和Raman(2003)等研究了资产剥离对债权人的效应。到目前为止,在资产剥离的债权

5、效应方面没有查到我国学者的相关文献,这可能同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有关。而对其他的利益相关者的效应则没有找到相关文献。因此,论文将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础上,分析资产剥离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借鉴目前资产剥离绩效的研究成果,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资产剥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企业资产剥离中利益相关者的识别2.1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rholderTheory)源自西方学者对企业股东利益最大化经营目标的反思。“利益相关者”一词最早是1963年由斯坦福研究所的一些学者提出的,他们

6、定义利益相关者为“对企业来说存在这样一些利益群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就无法生存”。后经由Ansoff、Freeman、Clarkson、Mitchell、Starik、Rowley等人的发展(楚永生,2004),已成为管理学和经济学等领域中广为接受的观念。1999年5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通过的《公司治理结构原则》中强调了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指出“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应当确认利害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并且鼓励公司和利害相关者在创造财富和工作机会以及为保持企业财务健全而积极

7、地进行合作。”我国2002年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第六章专门规定了“利益相关者”的内容,指出“上市公司应尊重银行及其它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我国2006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在基本会计准则中明确提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理论受到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的高度重视,是对于企业理论研究最有生命力的理论基础之一。该理论在公司治理、企业社会责任及公司财务等方面的研究得到广泛应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给企业经营绩效评

8、价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绩效评价是一种从系统的角度来衡量过程的绩效评价工具。吕常影(2006)认为,在“股东至上”理论下,企业绩效评价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企业目标,以委托人为评价主体,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存在绩效评价指标导向性不强的问题,容易导致企业行为短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绩效评价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核心,能够顺应企业管理的需要。2.2企业资产剥离的利益相关者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利益相关者是不同的。当今学术界公认的利益相关者的观点是“能影响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