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改体验

浅谈初中数学教改体验

ID:21370061

大小:61.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1

浅谈初中数学教改体验_第1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改体验_第2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改体验_第3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改体验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数学教改体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数学教改体验何晓芳(广丙防城港市防城区平旺中学,广丙防城港538025)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1)09-0033-01摘要:新课程改革及新教材的应用,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究。构建和谐、平等、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动”起来,去主动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并能解决问题,使学生只有创新意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意识;教育理念;实践能力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

2、地区使用了新课标教材,那么,在新教材背景下我们将如何来实施数学教学工作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它的中心内容和任务。心理学研究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构建和谐、平等、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情感交流,而且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是要求教师应以朋友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敢于思考并勤于思考,为学生潜能的充

3、分开发营造良好的环境。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开发和丰富课程的过程。师生双方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思考和交流感悟。同时应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以民主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做学习的主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每位老师也都应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然而现实生活中却不是都如此,往往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在孩子心理上形成了一种漠视性、暗示性的伤害,以至于学习成为一种负担。如态度太粗暴、教育方法欠缺等。因此,教师应积极与学生沟通,共同讨论如何让孩子身心都愉悦起来的教学方法。我们砬从生活到

4、学习上给予肯定,让他们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在教学辅导中,循序渐进,特别是对思维比较慢的学生,老师应耐心并在言语上进行鼓励学生,用“我能行,我很聪明,我一定会赶上和超过别人”的心理暗示,激发他们潜意识中自信心。在情感态度上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投入学习活动。并在提高解题能力的同吋,发展智能,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过程中要有爱心和耐心,爱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前提,耐心是爱心的延续,是一种冷静与宽容。爱是促使他们不断进步,积极向上的基本保证。教育学闲生是一种长

5、期而反复的过程,教师需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每一位学生。例如:我在给七年级学生讲有理数大小比较吋出了一道题:比较-1000与0.01的大小。自己第一个举手说:“我来做。”我写成“-1000〉0.01”,接着说.•“老师做的题0—定不会错,大家说对不对?”冏学们听后冇的说:“对”,有的说“不对”,于是我便叫说“不对”的学生起来讲理由。一位男生站起来说:“这道题应该是‘-1000<0.01’”。我故意说:“这样看来,我还得拜你为师了,你把道理讲清楚了,我才服输。”接

6、着他便把上节课讲的“一切负数都小于正数”这个道理拿出来讲。全班同学为之振奋,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自此,学生不但明白了不应盲0做出判断的道理,还很好的掌握了有理数的知识,很少犯“-1000〉0.01”这类常识性的错误。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胜过严肃的说教,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氛围,就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同吋引导学生在在愉快中记忆,在想象中升华,在失败中反省,在探索中提高。二、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习

7、任务。让学生经过“经历”、“体验”、“探索”、“合作”的学过程,使学生据自己的体验,系统化地了解数学知识。不能只知“是什么”,而不知“为什么”,否则是无法理解结论的原理;不能只懂得理论知识,而不知“怎样用”。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两种学方式都冇其存在的价值。但在过去的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制约了学生的学热情和创新思维。因此,转变学方式就是转变这种状态,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整体发展,这样才会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适应今天社

8、会发展的需要。例如,新课标七年级教材在探索曰历中的规律吋,我首先展示给学生的是日历卡,问:“卡中的正方形框中9个数字之和与正中间1个数的关系是什么?”接着再分层次提问,“这样的关系对其它方框成立吗?同学们能用代数式表示吗?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同学们能发现方框中9个数字间的关系吗?可以用代数式表示吗?”这样逐步加深地提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大,学生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