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

浅析《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

ID:21415836

大小:5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1

浅析《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_第1页
浅析《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_第2页
浅析《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_第3页
浅析《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王永(四川省丙充县中医医院637200)【摘要】养生的根木宗旨在于健康长寿。《内经》对此有极其精辟的论述,笔者借木文浅谈《内经》中的养生观点。【关键词】《黄帝内经》临床养生观一、“天人相应”观是养生的立足点《内经》论养生,首先就提出了“天人相应的观点。“天”指自然界,“应”通应,亦即人与自然相通。“天”有春夏秋冬,人有七情六欲,“天”有生长收藏,人有动静出入,亦即人们常说的“自然为一大天地,人为一小天地地”,不过,人这个小天地是受制于自然这个大天地的。因此,《内经》强调养生防病,却老

2、延年都必须取决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和对反常气候的防御。正如《素问•四气调神论》指出:“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木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先秦时期老子在《道德经》中亦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管子•五行篇》也说:“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这些都说明了人体阴阳与自然界的阴阳是息息相通的。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使之健康长寿,就必须顺应四时阴阳进行养生调摄,使体内阴阳与四时阴阳,协调一致,才能健康无病,长寿延年。在“天人相

3、应”观指导下,《内经》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著名四时养生论点,它的基木思想是“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H,使志无怒”;“秋三月,此谓密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待兴,使志安宁”;“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圻,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意思是说:春夏两季宜保养人体的阳气,秋冬两季宜保养人体的阴气。因为春主生,夏主长,春夏季节阳气旺盛,草木繁茂,万物生机

4、盎然,影响人体则腠理疏松、幵泄,故常汗出,体内阳气亦随之外泄,致使阳气易虚。因汗液的排泄靠阳气的功能动力,汗出越多,消耗阳气越多,所以气温越高,耗伤阳气亦增多。再者,春夏两季,人们共食寒凉冷饮、瓜果,寒凉冰伏,阳气更伤,这即是春夏吋吋注意保养阳气的道理。为适应这种环境,人们应当顺苏春夏生长之气,做到饮食奋一定的规律,不暴饮暴食,慎食冰冻冷饮,多食辣椒、生姜,茴香粉之类,以免伤及阳气;起居要有常规,不卧湿地,不过份劳累,保持乐观豁达的情绪,使神志安宁、性情舒畅,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使身体奋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而不生

5、病。现代医学家也认为:“春夏季节,气候炎热,为适应这种气候,人们通过丘脑、延脑、桥脑生理性的调节,使体内的生化,内分泌,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及血液动力学等方面都有所增加,而出现疲乏、无力、思睡、血压下降等一派阳气不足征象。”所以,春夏之季宜早睡早起,增加日光照射吋间,以适应自然界阳气升发旺盛之气。我国自1987年夏季即实行了夏吋制,这是完全符合春夏养阳的养生道理的。又因秋主收,冬主藏,天气劲急,阴气当令,万物生机潜伏闭藏,影响人体则肌表致密,体内阳气常闭于内,不易外发而致阳气偏盛,阴气偏衰,气温越低,阳气郁闭越

6、重;再者,秋冬常多食温热辛辣之品,也易伤阴助阳,为了养生防病,人们应该顺其秋冬收藏之气进行养生健身,多食萝卜、鸭梨、苹果以养阴清热,并做到精神内守不急不躁,不要扰动阳气,使志逸安宁静如伏似藏,生活上避寒就温,保持身心健康,使形体和精神协调健旺,这样就符合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有句民谚说得好:“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这也是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更好的说明。由此可以看出:顺从人自然的阴阳变化规律进行养生调神,就能健康长寿。可见“天人相应”观是养生的指导思想,对指导后世养生具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二、“形

7、神兼养”是养生的基本途径在人体这个小天地中,形体和精神是养生的两个不可分的方面。《内经》论养生,非常重视人的情志活动的调节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认为仅有体魄健壮是不够的,还应有精神饱满、思想安宁、情绪稳定这才是健康的标志。因此,注意形体保养的同吋,更要注意精神的调节,不仅要练形,而且还要练神。所以古代医家及养生家都认为:“养生莫若养性”,《内经》也明确指出:养性可以长寿。先秦时期老子说过:“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之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指出:“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儋之能,从欲快志于虚

8、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以上这些都说明了要做到养生延年抗老无病,就必须保持乐观的情绪,开朗的性格,高尚的涵养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情志抑郁,烦躁不眠,患得患失,多悲善感,郁郁寡欢,恐惧不安的境地,就会导致机体功能失常而出现虚火内萌,气滞血淤,阴液暗耗,形体赢瘦,病程缠绵。现代国内外名人都认为:“乐观者长寿”。苏联外科学家皮罗戈夫经过长期观察也得出“胜利者的伤U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