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孔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浅析孔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ID:21421290

大小:68.5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1

浅析孔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产生的背景_第1页
浅析孔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产生的背景_第2页
浅析孔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产生的背景_第3页
浅析孔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产生的背景_第4页
浅析孔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产生的背景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孔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产生的背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孔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产生的背景摘要:通过对孔子和柏拉图所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的研究,分析孔子和柏拉图在美学思想上产生异同的原因,以及各自思想特点的形成与各自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的关联性。关键词:孔子;柏拉图;仁学;理念论;生命美学;知识美学;人文主义一、孔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1、孔子美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孔子生活在一个“春秋以将,礼崩乐坏,政权下移,民心不古”的社会动荡时代。公元前五世纪的中国社会处于奴隶制与封建制的交替之际,当时周天子权威日下,日益失去统治各诸侯的权力,各诸侯之间为了争夺权利,“臣弑君、子弑父、少凌长、庶废嫡”的行为司空见惯。

2、传统的礼仪制度失去了权威,道德规范荡然无存。孔子认为出现“礼崩乐坏”的原因在于人们缺乏仁爱之心,并且认为只有用道德的力量,才能使社会重新回到和谐的关系中,天下才能安宁。于是孔子提出了著名的“仁”学来挽救世道人心。孔子的美学理论体系也是以“仁”及“礼”为美学基础的,强调美与善、文与质的统一,其审美理想是中和之美,其审美享受可以概括为“游”与“乐”,其审美的功能可以概括为“兴”、“观”、“群”、“怨”,总之,孔子的美学是以伦理学为基础的礼乐美学。孔子学说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其中“善”占据核心地位,因此,孔子美学的第一个问题是处理善与美的关系问题,同时这也是儒家美学的第一

3、个问题。孔子既认为美不同于善,又认为美从属于善。这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内容决定形式。2、柏拉图美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柏拉图的一生都处于雅典政治急剧变革的不稳定时期。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又受到瘟疫的袭击,人们想到明天就可能死去,于是,无视法纪,为所欲为。传统的社会伦理道德标准和宗教信仰等都遭到着严重的打击。柏拉图认为“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并不能真正了解“知识”的内涵,因而在现实生活中便缺少了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为了重建这样一个标准来衡量是非曲直,柏拉图写下了《理想国》一书,并提出了著名的“理念论”。由于受理念论的影响,柏拉图把现实美看的高于艺术美。他通

4、过对现实美的研宄,建构了一个审美阶梯,即由人的外在美-心灵美-行为美-习俗美、产品美-制度(法律)美-知识(智慧)美-美的理念(美本身)。这是柏拉图著名的“审美阶梯说”。在美学史上,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诗的“模仿对象是在行动中的人”这一重要美学主张。3、相似的时代背景孔子与柏拉图的经历极其相似:青年时的他们都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均从政不利。孔子周游列国,游说于鲁卫陈蔡之间;柏拉图则远走意大利,两次赴色拉库斯,希望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当征途失意之后,都选择教育来推广他们的思想。孔子兴办私学,始创中国民间教育;柏拉图则兴办了“阿卡德米学园”,来传授自己

5、的理论。二、孔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1、孔子美学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面对分裂格局孔子希望建立一个统一开明的贵族政体,孔子提出以天下和国家的利益为基础的“仁”的思想。孔子提出诗乐观及功用论的目的是“礼”,而“礼”是典章礼仪的总称,也是孔子学说中仅次于“仁”的重要范畴。孔子主张推行礼制,但同时认为礼制的推行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政治上,必须以推行仁政而非暴政为前提;道德伦理上,以血缘宗法关系为核心。“在人格美论方面,孔子认为,美在中和,这种中和之美可以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也可以体现在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方面”。“要具有人格美,就应以‘文质彬彬’(《论语?

6、雍也》)的准则要求自己,将内在美与外在美、形式美与内容美统一起来。‘文’指君子所应具备的礼乐素养,‘质’是指仁德要求”。孔子对于“文”与“质”的看法:“文”指人的文饰,“质”指人的内在道德品质。孔子认为,一个人缺乏文饰,这个人就是粗野的,一个人单有文饰而缺乏内在道德品质,这个人就是虚浮的。只有“文”与“质”统一起来,才能成为君子。“文”、“质”统一的思想由孔子提出后,成为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学的重要传统,并为后人所继承。虽然在后来有关文、质关系的论述中或强调文,或强调质,但在文质统一这一思想上,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孔子的视野要比柏拉图的宽泛得多。2、柏拉图美学思想产生的社

7、会背景柏拉图只立足于雅典城邦而非整个希腊国家的统一,柏拉图根据他的理想国的教育计划提出了文艺的社会共用。柏拉图的理想国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哲学家,是国家的统治者;第二等级是武士,具有勇敢的品德,是国家的保卫者;第三等级是农民和手工业者,具有节制的品德,是国家的劳动者和供养者。柏拉把政治教育效果作为文艺的评价标准:文艺必须对人类社会有用,必须服务于政治,文艺的好坏必须首先从政治标准来衡量。因此它反对古希腊的现实主义文艺,提倡赞美神灵和为贵族歌功颂德的诗歌,也提倡描绘自然美的作品。柏拉图认为人的性格也有三个等级:相当于哲学家的那部分是理智;相当于战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