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孔子美学思想

浅析孔子美学思想

ID:35386073

大小:58.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4

浅析孔子美学思想_第1页
浅析孔子美学思想_第2页
浅析孔子美学思想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孔子美学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孔子美学思想摘要孔子虽然没有专门谈论美学的专著,涉及到艺术的论述也比较分散,但是他的美学思想却极其丰富。其美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中和之美”、“美与善的统一”、“仁学之美”等方面。应深入研究孔子的美学思想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完善人格和提高人文修养有着启发借鉴的作用。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发展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孔子“年少好礼”,酷爱音乐,当时的鲁国文化比较发达,较完整地保留着周代的乐舞,“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孔子以自己对艺术实践

2、的亲身体验和对诗歌、音乐、舞蹈等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孔子的美学思想为后世中国古代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解读《论语》11!发,归纳出了中和之美、美与善的统一、以仁学为核心的美学思想等几方面。一、中和之美孔子的“屮和”美学观是对美的本质问题辩证的阐释,自然界相互联系又矛盾对立,处于矛盾的对立统一之中。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观念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孔子的中和思想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并进行着有机的调节,积极的变通,是具有高度智慧的思想。屮和思想适当

3、地把握了度的界限,是认识的辩证性、全面性的体现,充满了辩证的思维方法。世界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存在两极又存在中立。“中和”的实现能使社会生活屮各种矛盾的事物和谐统一起来,相互融合在一个集体屮。中和思想体现在美学之中表现为中和之美。《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篇》)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了妄人。郑声淫,侯人殆。(《论语•卫灵公篇》)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口:“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关雎》描写了男女之间朴素

4、的爱情,孔子认为,情感不仅要能表达精神上的纯洁和崇高,更应该遵守道徳规范,受到理智的制约。《关雎》恰当地渲染了男女主人公温和安静的情感。显然,孔子认为这样快乐但不放荡,忧伤但不悲伤的情感抒发是恰当的。在艺术表达中,合乎“中”的情感抒发是必须的,艺术家要有自持力,情感的表达耍适度,不能超出度,更不能陷入毫无节制的情感宣泄和淫乱的情绪冲动Z屮。孔子主张“放郑声”,是因为郑声萎靡淫秽、矫揉造作、感情的抒发毫无节制,“淫”的意思应为过多、过分到失当的地步。孔子不是禁欲主义者,也不是纵欲主义者,他说“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

5、,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季氏》)骄乐、佚游、宴乐都是纵欲的,其结果必然导致损,而非益。“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里是说人的思想念头必须是纯正的、不能被邪念支配的。在艺术中,纵欲不但冲淡了审美愉悦带来的快感,而且人们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消极的影响。若艺术家能保持本真纯正不被邪念扭曲的念头进行艺术创作,那么他们的艺术行动自然都是善意纯净的,作品自然也能流露出真挚的情感。孔子强调艺术家的态度和创作动机,艺术作品要求表现出真性情,首先要求艺术家自身要有真性情。所以,一个人,尤其关于现实的思想,不要太不守本分。不守木分就是

6、幻想、妄想,徒劳无益的。艺术家保持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精神风貌,保持“无邪”的思想对艺术创作是非常有益的。孔子提出“过犹不及”,既反对“过”,也反对“不及”,偏执一端最终会走向极端。克服“过”和“不及”弊端最好的方法是折中、调和,从而使两者达到和谐相宜,恰到好处。“过”则节制,“不及”则补充,断“过”而补"不及”。孔子的“屮和”不是无条件的折屮和妥协,而是一种范畴、一种境界。这里的“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绝对的本体意义和普遍道徳价值的哲学范畴,同吋也是一种高尚的美学境界。对艺术家而言,良好的文化修养与专业技能是缺一不可,不能偏执其一

7、的。艺术家应具备的文化素养大致分为三类:①一般文化,指非艺术类所涉及的知识,包括社会相关学科及自然科学屮一些基础知识;②姊妹艺术文化,各门类艺术Z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③专业文化,指本专业所涉及的相关史论和技能知识。在这三类文化素养中,专业文化一般较多受到重视,前两者则往往不够。但是,前两种文化是基础,会间接或者直接影响到艺术家的发展。艺术家应该把三者综合起來,这样会对他们的艺术成长之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二、美与善的统一孔子对艺术的理解还体现在美与善的统一、文与质的统一之上。美与善是孔子美学的核心,同吋还是孔子的审美理想,是艺术

8、的最高境界。善是美之所以为美的先决条件;离开善,徒有美的华丽外表,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艺术要很好地反映生活必须达到美与善、内容和形式的完美融合。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辞,达而已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