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措施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措施

ID:21460883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措施_第1页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措施_第2页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措施_第3页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措施_第4页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措施  【摘要】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面临着一些实际的问题与困惑。合理应用学生自主分组、学生辅导分组和家校联动等策略,能有效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高、产生自卑心理等问题,使分层教学更加有效。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有效策略  一、“分层教学”的问题与困惑

2、  “分层教学”当然要将学生分层次(即分组),从初一(下)开始我根据一个学期来学生历次测试的成绩情况,分成三个组(其中A组为最具潜力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拔尖组),学生按老师公布的分组名单,各就各位。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很快就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由于分组由老师包办,不少学生很不乐意自己被编入的小组,但也无可奈何,被动接受。自尊心受到挫伤,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甚至部分学生产生反感。具体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生的参与度  不同的学生,他们的参与度也不同。对于课堂上作业的评讲问题,我曾想过能否把?n堂放给学生,让各组学生之间相互辅导,实践后发

3、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第一种辅导者与被辅导者都很用心;而第二种,则挤在一起偷偷地聊天或就呆呆地坐在那里。总的来说能收到一定效果,但这样对于被辅导的学生学习很有帮助,但却不利于辅导的学生。有学生向我提出“能不能不当辅导组长,觉得很浪费时间,有些A组学生最基本的知识都不了解,需要从初一甚至小学的知识补起,所以很难补缺,何况自己还有很多问题不懂。”,他说的话有他自己的道理,这其实也是教师的难题,也是我为何尝试分层教学的原因。  (二)学生的自卑感  每个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只是有时不易察觉。我在分层教学中的分层辅导这一环节,采用的一个策略是“设立多名辅导组长,学生

4、有问题时可直接问老师,也可问各辅导组长”这个方法,经过我的调查,在课下运行的并不是很好,认为“我反正不懂,问了也白问”的占115%;认为“去问别人,自己会难为情,觉得很没面子”的占346%,所以他们还是继续坚持自己的单独奋斗原则,不愿面对自己,承认自己的实际水平。而这两种想法主要集中在A、B组学生中,那是由于A、B组学生相对于C组学生而言在数学上自卑感更明显些,所以在课外A组则由B、C层学生进行辅导,肯定不能达到所期望的目标。  二、“分层教学”的调整措施  我又通过书面调查、召开学生座谈会,对学生个别争求意见,综合起来,我悟出一个道理:“分层教学的有效性同样离不开学生

5、这个主体”,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单凭老师个人的意愿,冥思苦想拟出一套方案,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配合,虽然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B,C组学生有所提高,但对A组学生效果几乎为零,其结果必然是不能达到所期望的效果。因此我及时调整了分层教学的部分环节。具体做法如下:  (一)学生自主分组策略  由学生自主分组,首先我将造成学生知识与能力差异的若干因素一一罗列出来,让学生自己逐一对照,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组别(A、B、C),并选定正副组长各一人。在合情分组的基础上,我分别召开了三组学生的座谈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学法指导,对各人都提出了奋斗目标,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

6、性,要求他们积极支持配合老师实施“分层教学”的顺利进行。由于学生理解了老师实施分层教学的道理,又通过对自我的剖析和评估自愿选择组别,这样学生积极性、自觉性、参与度都有所提高。在学生自主分组的基础上,加大力度,让成功性原则真正贯穿教学始末。A组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成功的体验,会产生自卑、过分焦虑的心理,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从而会大大降低其学习数学的动力。  (二)学生辅导分组策略  在分层之外,再五人一组,五人中包含了各层的成员,每个成员各依其兴趣爱好,原则上自由组合。  (1)合作学习,团体竞争。采用组内成员间合作学习,组与组之间彼此竞争的模式,以提升学习的

7、气氛与效果。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作业中的疑难问题;通过团体的竞争,改善了第二种现象中出现的问题,还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如何和别人沟通与合作,以完成团体性的目标,借此获得个人的成就感及同学的尊重。做到人人积极参与,个个有所提高。  (2)“每日一问”。要求各个团体的五个成员彼此间循环提问,提自己不懂的;提解题的思路;提解题的方法等,相互监督并把每日每人所提的问题记录下来。让“我反正不懂,问了也白问”,“去问别人,自己会难为情,觉得很没面子”的学生迈出艰难的第一步,慢慢的,让学生养成“每日多问”的习惯。  (三)教师家长联动策略  仅靠教师在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