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看五四运动前后西方文化对中国翻译文学的影响

从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看五四运动前后西方文化对中国翻译文学的影响

ID:21460940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2

从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看五四运动前后西方文化对中国翻译文学的影响_第1页
从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看五四运动前后西方文化对中国翻译文学的影响_第2页
从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看五四运动前后西方文化对中国翻译文学的影响_第3页
从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看五四运动前后西方文化对中国翻译文学的影响_第4页
从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看五四运动前后西方文化对中国翻译文学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看五四运动前后西方文化对中国翻译文学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看五四运动前后西方文化对中国翻译文学的影响  【摘要】本文拟从后殖民翻译理论的角度,探讨五四运动时期西方文化对中国翻译文学的影响,并着重探讨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翻译文学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最后基于以上研究,进一步探讨该研究对全球化大环境下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翻译文学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义及应该采取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后殖民翻译理论五四运动西方文化中国翻译文学影响  一、导论  本文拟从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探讨五四运动前后西方文化对中国翻译文学的影响。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里程碑似的转折

2、点,期间,西方文化大量输入中国,对中国的翻译界、文学界、甚至思想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殖民翻译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末一个重要的翻译研究流派,自1997年由道格拉斯.罗宾逊提出后,长期备受关注,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后殖民翻译理论将翻译与政治相联系,强调外部的权力关系或强弱对比关系对翻译的影响,主要探讨译者、翻译活动和译作如何受权力关系制约,以及译者、翻译活动和译文如何塑造或解构权力关系。  当今社会,全球化不可逆转,而以市场为导向的意识形态、西方科技和西方大众文化在全球的传播,都在一定程度上影

3、响着翻译的进行和文化的多样性。在这种大背景下,翻译成了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促成文化趋同,也可以促成文化多元。而这个度的掌握则在于各国的理论学者和众多翻译家的实际操作和具体应用。  二、后殖民翻译理论国内外研究概述  传统意义上的翻译多与对等、意义、技巧等概念相联系,受词、句、篇的束缚。所以传统翻译多数情况下被认为是以忠实于原文、不带译者感情的方式,将意思从原文文本传递到目的文本的过程。然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晚期,一个研究翻译的全新角度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将翻译与帝国相联系。这种联系正是后殖民主义和后殖民

4、翻译理论的诞生根源。道格拉斯?罗宾逊在他的专著《翻译与帝国:后殖民理论解读》一书中将翻译解?为帝国主义理论服务的有效工具,作用是在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进行调节。因此后殖民翻译理论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其核心内容就是权力关系。罗宾逊详细论述了和梳理了相关理论研究,起到了奠基作用。随后有几部重要作品相继问世继续完善了这一理论,它们依次是苏珊?巴斯内特和哈瑞什?特里维蒂编辑的《后殖民翻译―理论与实践》(1999),韦努蒂编辑的《翻译研究读本》(2000),根茨勒的《当代翻译理论》修订版(2001),吉里米?芒代的

5、《翻译研究概论―理论与应用》(2001),以及蒂莫志科和根茨勒合编的论文集《翻译与权力》(2002)。  中国国内对于后殖民翻译的研究虽然热烈,但多集中于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对西方理论的介绍、后殖民翻译理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反思等,或是对某一外国文学著作进行后殖民翻译理论方面的剖析,较少触及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考察。  赵文静所著的《翻译的文化操控―胡适的改写与新文化的建构》,以AndreLefevere的改写理论为框架,以胡适在新文化运动初期的主要论著和翻译为案例,论证这些作品是如何受意识形态和其他文化因素

6、的操控。其中有不少地方都涉及后殖民翻译理论的内容;朱双一的《鲁迅作品中的后殖民文化批判》等文章,主要批判鲁迅提出的国民劣根性。  总体来说,国内较少有文章或著作从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全面宏观的考察五四运动前后西方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翻译文学的特征和形成原因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三、从后殖民翻译理论看五四运动前后西方文化对中国翻译文学的影响  当我们从后殖民翻译理论看五四运动前后西方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冲击时,权力关系对比对于中国当时的翻译文学的影响就显而易见了。五四时期中国的翻译家和

7、翻译理论家在选材和翻译技巧上都做了很大的革新。  首先是翻译的选材。五四时期翻译的主题主要集中于恋爱自由、妇女解放和人的觉醒这几大类。而这些题材的选择实际上是为五四政治运动服务的。不管是五四前期所宣扬的浪漫主义,还是五四后期所提倡的现实主义,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促进政治运动。韦努蒂曾在他的著作中提过,译者的现身是一种政治行为。从五四时期翻译的选材我们可以看出,再独立的译者,也会被深深打上时代烙印,不自觉地体现社会和时代的政治意识。  其次是翻译技巧。五四时期的翻译已经大大背离了清末民初的归化式翻译,走向了异

8、化翻译、或者说直译的道路。原先大放异彩的“林译”为启蒙思想家所批判,随意删减、添加、评注的翻译方式也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鲁迅提倡的直译、“硬译”等翻译技巧。这种变化一方面是翻译家角色意识的建立,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弱势文化屈服于西方强势文化的表现。  四、五四运动期间中国翻译文学的特色及其成因  在五四运动前后,从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虽然可以清晰地看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但相比与印度、爱尔兰等前殖民地国家,中国的翻译文学还是有自己独特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