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心肌酶谱的影响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心肌酶谱的影响

ID:21461666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2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心肌酶谱的影响_第1页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心肌酶谱的影响_第2页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心肌酶谱的影响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心肌酶谱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心肌酶谱的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心、脑、肝、肾等多器官损害。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尤其是伴随胆红素升高时对机体影响最严重的是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造成永久性损害,重者可致死亡。临床上对病理性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的报道较多,但对心肌损害的报道较少,为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心肌酶的影响。我科对2008年5月~2010年9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住院病人进行了心肌酶谱检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间收冶的50例住院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均为足月儿,出生2~27d,男28

2、例,女22例,黄疸分类参照《实用新生儿科学》诊断标准[1]。均已排除合并围产期窒息、颅内出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药物因素。胆红素升高均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除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外,同时给予营养心肌治疗。对照组38例选择同期正常新生儿男20例,女18例,出生5~26d。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所有入组新生儿于人院当天治疗前股静脉穿刺采血,行血常规、肝功能、心肌酶谱、心电图等检查。观察组除蓝光照射外并加用静滴1,6二磷酸果糖250mg/(kg·d),并予改善心肌代谢药物维生素C、ATP、辅酶A等静滴保护

3、心肌治疗。7d后采静脉血复查。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PEMS3.1软件,组间检验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采用配对资料比较。  2结果  2.1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和血清心肌酶谱比较,正常新生儿心肌酶谱的各项指标均正常,而病理性黄疸组的新生儿心肌酶谱中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O1)。  2.2观察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值及血清胆红素值变化,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的心肌酶谱中各项指标随着胆红素增高而增高;经过治疗,随着胆红素降低而降低。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总胆红素和各项心肌酶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见表1。  3

4、讨论  近年随着对胆红素生理功能及毒性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胆红素对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及血液、免疫等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心肌酶分布在全身组织中,特别是心、肝、肺脏、骨骼肌、肾脏、脑中含量高。CK—MB是一种心肌特异性酶,大多存在于心肌细胞浆内,心肌损伤时,细胞通透性增加,释放入血而使CK—MB升高,可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引起心肌损害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未结合胆红素为脂溶性可以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干扰细胞代谢功能,使细胞受损[2]。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肌酶及同工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

5、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黄疸出现越早,程度愈重,心肌酶升高愈明显,经退黄综合治疗后,随着黄疸减退,心肌酶活性亦随之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存在心肌损害。  本组资料显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致心肌酶异常,在积极退黄疸的同时应正确处理合并症,不仅要重视胆红素对脑的损伤,还有动态监测心肌酶谱,应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发现心肌损伤应及时干预,防止进一步加剧和波及其它脏器,治疗时注意采用保护心脏药物,以避免由此造成的心肌永久性损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