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肌酶的影响

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肌酶的影响

ID:23530998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8

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肌酶的影响_第1页
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肌酶的影响_第2页
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肌酶的影响_第3页
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肌酶的影响_第4页
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肌酶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肌酶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肌酶的影响袁明坚云南省保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云南保山678000[摘要]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19例,其中A组给予氯丙嗪治疗,B组给予氯氮平治疗,C组给予氯丙嗪加氟哌啶醇治疗,D组给予氯氮平加利培酮治疗,比较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心肌酶变化情况。结果四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心肌酶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的心电图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多见于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及逆钟向转位,且多见于A组、B组、C组

2、患者。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jyqkg,3次/d;B组患者给予氯氮平口服治疗,初始剂量为25mg,可根据病情增加至200~400mg,病情稳定后每天维持在100~200mg,3次/d;C组患者给予氯丙嗪加氟哌啶醇治疗,氯丙嗪的剂量与A组相同,氟哌啶醇的初始剂量为2~4mg,可根据病情增加至4~20mg,病情稳定后每天维持在1~2mg,3次/d;D组患者给予氯氮平加利培酮口服治疗,氯氮平的剂量与B组相同,利培酮的初始剂量为1mg,可根据病情增加至2~6mg,病情稳定后每天维持在2~4mg,3次/d。1.2.2检

3、测方法采用迈瑞BS3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检测心肌酶,并采用NEC3300型12导心电图机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全部患者入院后,在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前先检测患者的心肌酶情况,检测项目包括: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及肌钙蛋白T(TnT)。并每周复查1次空腹心肌酶与心电图。1.3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肌酶水平变化情况四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心肌酶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

4、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2.2各种药物导致的心电图异常变化四组患者的心电图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多见于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及逆钟向转位,其中多见于A组、B组、C组患者,如表2所示。2.3不同药物及不同服药时间对心肌酶的影响各组患者在服药2~3周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在心肌损伤出现后的2~4h内,肌钙蛋白也逐渐升高,且肌酸激酶同工酶也逐渐升高。肌钙蛋白与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者经内科治疗后下降至正常值。说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导致患者的心肌酶水平升高。3讨论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可涉及到各个方面,如思维联想障碍、情感障

5、碍、意志行为障碍、无自知力及幻觉等。目前在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多采用氯氮平,但临床已报导多例氯氮平对患者心脏造成影响。另外,对该病的治疗应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才能有效控制病情,但长期服用药物,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任明芬等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将会影响到其系统功能,尤其是对心脏的不良影响[2]。氯氮平、氯丙嗪分别是一种二苯氧氮平类与酚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能有效阻断α-肾上腺素受体,从而促进心率的加快,而服用β-受体阻滞剂就能有效降低心率[3]。在本次研究中,服用氯丙嗪的A组与服用氯氮平的B组患者多见窦性心动过速、T波低

6、平及ST段降低;而服用利培酮的D组患者多见于窦性心动过缓与T波改变。其原因可能是:①抗精神病药物对Na+-K+-ATP酶进行有效抑制,并阻滞K+进入心肌细胞,造成心肌细胞的K+偏低,从而导致患者心律失常。②抗精神病药物使患者的窦性心动过速,导致心肌复极时间不足,从而产生T波低平及sT段下降的情况。③能有效抑制迷走神经,促进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使患者的心率加快,提高心肌耗氧量,导致心肌缺血[4]。在本次研究中,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出现的心电图异常种类比较多,只有给予患者进行内科心肌治疗,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本次研究表明,各组

7、患者的心肌酶水平在用药后均明显的升高,其中以C组患者的CK-MB水平最为明显,达到(1286.37±150.64)U/L。且各组患者均出现以心动过速、高热、大汗等为主的恶性综合征症状群,可能是与药物对心肌的损害或药物对心肌代谢的影响有关。周琳琳等对1277例患者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发现: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剂量及用药时间均会对患者的心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会导致患者发生抗精神病药物猝死[5]。另外,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缺乏临床主诉,可能是由于患者用药后使其痛觉阈值升高导致的。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的工作中必须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并给予相关的实验室

8、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而降低患者的心肌受损率[6]。盛永慧等认为,抗精神病药物能阻断抗胆碱能与多巴胺受体的作用,降低心血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