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ID:21467418

大小:7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2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观察1.江西屮医药大学2013级研究生南昌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2015级研究生南昌330004【摘要】R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本院诊治的5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照组选择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月、6月的视觉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

2、scale,VAS)、治疗3月后椎体高度、后凸角(Cobb角)。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评分改善情况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确切,可在短时间内缓解骨折疼痛,且较少并发症,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PKP;椎体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0P)是一种因为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和低骨量所导致的骨折危险度升高、骨质脆性增加的全身性的骨骼疾病[1]。骨质疏松的患者发生轻微外伤后,即可能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我国骨质疏松的患者约占人门总数的7%

3、,而50岁以上的女性发病率更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急慢性腰背部疼痛、胸背部以及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多需要长时间的卧床,这些均可导致许多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作为微创外科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OVCF)方面有明显优势,可迅速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的恢复椎体高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本院骨科收治

4、的26例(40椎)OVCFs患者行经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月3于本院骨科行PKP治疗的OVCFs患者26例为观察组,艽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62〜83岁、平均(70.4±8.65)岁,共有38椎骨折;并选取同期保守治疗的患者16例为对照组,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60〜82岁、平均(69.4±7.85)岁,共有23椎骨折。所有观察者患者经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CT检查示椎体后壁完整,无神经根受损及脊髓受损体征,均符合经皮椎体

5、成形术治疗适砬证[3]。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包括给予卧硬板床、抗骨质疏松药物、支具辅助及止痛等措施,给予腰部垫枕,行腰背肌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局麻或全麻,若行局麻术前服用1粒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患者取俯卧位,在两侧前胸部和髂嵴下垫枕使腹部悬空,C臂机监视下操作,先透视下确定病椎的进针点。进针点为椎弓根投影2点(右)和10点(左)方向,穿刺针沿椎弓根入路,侧位透视下显示穿刺针位于椎体前1/3略靠前处(正位不超过棘突中线)。将骨水泥搅拌

6、呈均匀的稀牙膏状后由工作套管缓慢注入,整个过程在C臂机透视监控下进行,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用骨水泥推杆压住待骨水泥全部硬化后拔出推杆。术后卧床休息24h后,可在腰围保护下下地活动。1.3观察指标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计算前柱及中柱高度恢复率,疼痛和活动能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对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进行评分。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选择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治疗前后V

7、AS评分的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月、3月两组的VAS评分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只有治疗术后1周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注:*代表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o2.2两组伤椎前中柱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变化情况的比较治疗前,两组的椎体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椎体高度明显升高,Cobb角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注:*代表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o

8、3.讨论随着我国人U老龄化,OVCF患者日益增加,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卧床、支具固定、抗骨质疏松、止痛等,但对疼痛的缓解较慢,且由于长期卧床使得肺部感染、褥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机会增加,增加患者死亡率,传统开放手术因骨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