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制度研究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制度研究

ID:21492363

大小:5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2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制度研究_第1页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制度研究_第2页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制度研究_第3页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制度研究_第4页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制度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制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制度研究摘要:对村镇银行的交易成本与产权进行分析,证明发展村镇银行的必要性,同时,剖析现阶段村镇银行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村镇银行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制度安排。关键词:村镇银行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安排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明显的制度供给不足。国有商业银行大量撤并县以下的金融分支机构,同时把县级分支机构的贷款权限上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工作重点则放在大中型城市中,为普通农户和乡镇中小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仅有农村信用社。自2007年以来,随着原有村镇银行扩大业务规模和新机构不断设立,村镇银行的存贷款以几何级数增加

2、,2007年7月底三类新型金融机构仅有1.13亿元存款和0.94亿元贷款,2008年底,已开业的107家三类机构共吸纳股金41.2亿元,吸收存款64.6亿元,贷款余额34.2亿元,96%的贷款投向农村小企业和农户。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有所提高,“鲶鱼效应”初步显现,试点地区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改善。面对村镇银行的改革实践,近年来理论与实务界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不少的研究成果。在国外,Ronald.I.McKinnon和Edwards.S.Shawd(1973)提出“金融抑制”理论,主张深化金融,推行金融自由化;Berger和Udell(

3、1998)提出“关系型贷款”,并认为中小型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融资时因为便于获取非公开的关联信息,而比大银行更具优势。在国内,乔海曙(2001)认为我国农村金融抑制属于供给型金融抑制,导致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主要原因是正规金融部门对农户贷款的资金有限;何广文(2004)认为我国不同地区的中小经济主体的市场生存竞争能力差别很大,在农村金融市场,应该走多样化的方式来满足对金融机构的不同的服务需求。二、研究方法本文对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通过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交易成本与产权两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发展村镇银行的必要性。提出目前村镇银行制度上所存在的几个问题,并试

4、图通过提供一定的制度供给解决或缓和这些问题。1.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新制度经济学中,在正交易成本的世界里要使交易成本最小化,通过科斯定理、现代企业产权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对产权的分析,得知需要提高制度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关键是要形成合理的产权结构。2.村镇银行发展的交易成本优势分析根据金融交易成本狭义的定义,从微观层面上看,主要包括贷款人的成本和金融中介的成本。(1)从贷款人的角度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借款人主要为普通农户与乡镇中小企业。农户信贷需求付出的成本除贷款利息外,考虑到农业生产的时效性,还有时间成本。农民的信贷需求与商业银行所能提供的供给存在

5、严重的不均衡,普通农户获得贷款,需要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这也形成农户的交易成本。乡镇中小型企业,因为规模问题,在获取银行贷款时,往往被加以更高的贷款利率。另外,银行的贷款审批权回收导致其获取贷款的环节较多,所花费的时间较长,一般乡镇中小企业自身缺乏足值抵押品,这些必然导致乡镇中小型企业获取贷款的成本升高。村镇银行加入农村金融市场所导致的“鲶鱼效应”,对农村金融市场贷款利率的适度下降有积极的影响。村镇银行管理环节少,经营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有助于减少普通农户与乡镇中小型企业贷款时的时间成本。同时村镇银行的设立增加了农村地区的金融供给能力,提高了他们获取贷

6、款的可能性,降低了在获取贷款过程中可能支付的隐性交易成本。(2)从金融中介的角度金融中介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在金融交易中为搜寻信息所耗费的信息成本,为了达成交易所耗费的谈判成本,保证交易正常进行所耗费的实施监督成本等。商业银行面向农村普通农户和乡镇中小企业时,因为信息不对称,为规避信贷风险,在搜寻贷款人相关信息时所付出的成本比较高,在发放贷款时,从贷款申请到贷款审批,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环节多,达成决策的时间长,在这一过程中耗费的谈判成本比较高。村镇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时,具有信息优势,不仅对贷款人的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更加了解,对贷款人的管理方法,发

7、展前景等方面较为隐蔽的信息比较熟悉,对贷款人的经济状况的变化方面的信息更加敏感,也能更快的得到这些信息。因此,谈判成本较国有商业银行低。3.村镇银行发展的产权优势分析在新制度经济学中产权通常被定义为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1)村镇银行产权结构的形成村镇银行的产权结构吸取了当年的农村合作基金会的经验教训,明确规定村镇银行的最大或唯一股东必须为银行业金融机构且持股20%以上,其余股东持股不得超过10%,这保证了村镇银行股东的相对集中的同时也保持了事实上的分散比例,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由村镇银行的设立过程可以发现,村

8、镇银行的产权明晰,根据科斯第二定理,在交易成本不为零的情况下,交易成本的大小,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就直接取决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