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补法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体会

清补法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体会

ID:21510483

大小:6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2

清补法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体会_第1页
清补法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体会_第2页
清补法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清补法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清补法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体会聂绍通(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株洲412012)【摘要】小儿饮食不当,使脾胃功能受损,久则成为胃阴不足之厌食证。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喜润而恶燥,胃阴不足,则失清润和降,而见纳差、厌食。治当生津益胃,遵林佩琴《类证治裁》:“治胃阴虚不饥不纳,用清补”之法,可获良效。【关键词】厌食胃阴不足清补【中图分类号】R44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232-01脾胃为后天之木,脾主升,胃主降,为中焦升降枢纽,共同完成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然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润而恶燥,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

2、消化食物首善之地。若胃阴不足,胃失清润和降,受纳腐熟功能下降,则见食少,久则厌食。清补法治疗小儿厌食,是指以清润生津养阴之品为主药治疗脾胃阴虚型厌食证。“清补”一词,源自林佩琴《类证治裁》:“治胃阴虚不饥不纳,用清补”。近年来,有的家长因缺乏育儿知识,让小儿过食肥甘厚味,或任由挑食、偏盘;或盲目进补等原因,而使脾胃功能受损,造成食欲不振、久则成为胃阴不足之厌食证。笔者临床遵“清补“之法治疗,多获良效,现介绍如下:一、病例资料病例一,廖XX,男,6岁。据其父介绍,小孩4岁时偏嗜油炸食品,正餐时进食减少,日见体质消瘦,看村医,诊为偏食引起营养不良。

3、经用中药汤剂(不详)及儿康宁糖浆等治疗,效果不明显。家人见小孩生性活泼,精神十足,仅控制其不多食油炸类食品,未再治疗。近因见夜间汗出明显来治,现进食量少,形体偏廋,唇干不润,手足心热。舌质红而少津,苔少。大便干,尿色黄。予以北沙参8g、麦冬10g、玉竹5g、石斛5g、生地黄10g、生麦芽5g、生谷芽5g、蕾香3g、山药10g、胡黄连5g、乌梅3枚,5剂。方中石斛配沙参、麦冬以治胃阴不足;生麦芽、生谷芽消食和中;山药健脾胃;藿香醒脾气、行胃气,冋吋防大量养阴药物阻滞气机;少许乌梅酸甘化阴,益胃生津;胡黄连,退虚热、消疳热。二诊,盗汗减轻,舌红、苔

4、少改善。仍以原方5剂。三诊,盗汗消失,进食增加明显。去胡黄连、生地黄、生谷芽,加莲子10g、内金5g,以助进食增加后健脾消食运化之功。服10剂后,小孩症状消失,体重增加。病例二,吕X,女,4岁半。其母述夫妇外出务工,爷爷、奶奶照看孩子,半年多,经常以亲友赠之“补品”喂小孩,小孩食量日减,甚至拒食,吋有烦燥哭闹,老人始以为孩子日久思念父母所致。现不欲进食,口干多饮,吋有干呕,夜寐不实。舌干少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予北沙参8g、麦冬10g、玉竹5g、石斛5g、生地黄10g、生麦芽5g、太子参6g、莲子10g、鲜芦根10g、大枣5枚、乌梅3枚。处方

5、仍以生津益胃,酸甘化阴为主。方中加鲜芦根清胃热而止呕逆,莲子,太子参、大枣,健脾益气生津,II有补养安神之功。始3剂,效显,守方,共10剂,加以清淡粥、食调理,诸症消失,食量正常。二、体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小儿厌食症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己成为儿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1】。发病起因或为家长过分溺爱,使之任性娇纵,多食煎炸、食肥甘厚味之品;或喂养失当,片面追求高营养、高蛋白的食品;或扪凡以为“补品”,则对人体有益而食用;或因父母强迫多食,饮食过多等。饮食喂养失当,日久则致脾胃积滞生热,灼津伤液而致脾胃阴虚,胃阴不足,胃失清润和

6、降,iL致脾之运化功能亦不足而发为厌食。临床多见食欲不振、口干多饮、大便干结、舌质偏红等症。临床但见食欲不振,多以健脾助运为治。然温燥健脾之品,有伤津之虞,故治疗胃阴不足之厌食,则应注意运脾养胃滋阴。南京中医学院江育仁教授亦提出“健脾不在补,而贵在运”的观点[2】。胃为阳腑,体阳而用阴,阴分不足,胃失濡润,则受纳和熟腐水谷功能下降。其病为先因胃不受纳,而致脾运不健,故治不以健脾为先,当养胃阴为要。然生津益胃,宜清补而不宜腻补,过用滋腻则足以碍胃。于清润补养之中又宜佐以健脾助运之品,滋阴而不碍气,行气而不伤阴。胃喜柔润,得阴自安,胃阴复而脾自健,

7、脾胃升降恢复。养阴之法亦切合“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故治疗小儿脾胃阴虚型厌食症可以清补求效。参考文献[1】周黎黎.加味益胃汤治疗脾胃阴虚型小儿厌食症[」].中医儿科杂志,2012,8(1):20-22.[2】汪浩.江育仁教授”运脾法属于和法"之浅识[j].江苏中医杂志,2002,23(2):17-1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