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万重山漫想

过万重山漫想

ID:21510486

大小:1.72 MB

页数:53页

时间:2018-10-19

过万重山漫想_第1页
过万重山漫想_第2页
过万重山漫想_第3页
过万重山漫想_第4页
过万重山漫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过万重山漫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过万重山漫想刘征制作:晏义龙Contents作者简介1解题2语音词语3课文分析4作者简介刘征,本名刘国正,1928年生,北京市人,著名的语文教育家、诗人、杂文家。与程光锐、臧克家并称“三友”。著有《刘征诗书画集》、《画虎居诗词》《刘征文集》等三十余种著作。现任《中华诗词》主编,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语音夔门(kuí)耸峙(zhì)篙工(gāo)啃噬(shì)摧山坼地(chè)端倪(ní)抟(tuán)燧(suì)混沌(hùndùn)无恙(yàng)栖落(qī)怯弱(qīè)千仞(r

2、èn)眺望(tīào)攲侧(qī)翎毛(líng)追溯(sù)舵师(duò)词语以敝帚画西施:用破旧的扫帚为西施画像。比喻承担难以完成的任务。敧侧:倾斜。毫发间:比喻极小的差距,相差一点。毫:毫毛。发:头发。洪荒:混沌、蒙昧的状态。借指远古时代。海水东注注:灌注。不盈不溢:不多出来,不往外淌。盈:多出来。溢:充满而流出来。摧山坼地:摧塌山脉,裂开大地。坼:裂开。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里形容思维活动范围广阔。水击:振翼拍水。抟:盘旋。扶摇:自下而上的旋风。端倪:推测事物的始末。翎毛:鸟翅上和尾上的

3、长羽毛。燧:古时候取火的器具。这里指取火的动作。唠叨;说起来没完没了。步履:(书)行走。泯灭:(形迹,印象等)消灭。词藻:辞藻,诗文中蓄意加工的华丽辞语。连绵:形容山脉、河流等不间断,连为一体。耸峙:高耸矗立。追溯:溯,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比喻回首往事、探寻渊源。转瞬即逝:形容时间过得很快解题万重山:“万重山”能突出三峡山多,山险的特点。出自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漫想——是“不受约束地想”,“随便地想”,但不等于“乱想”“瞎想”,它受着

4、“过万重山”的限制,是作者有感于万重山的壮美景色是遐想。这表明作者并不是只就眼前所见之景而写景,而是以过三峡为缘由,通过它引申联想来表达某种理念,呈现思考的结论。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以其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称著于世,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它西起四川省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南津关,全长约204千米。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据科学家说,在洪荒时代,四川盆地本来是个内陆海。海水东注,撞击、啃噬着东边的大山,年深日久,终于“凿开”一条通道,就是“三峡”。瞿塘

5、峡——三峡第一峡夔门天下雄三峡第二峡——巫峡绮丽幽深,诗情画意川东门户——巫山云雨巫山十二峰神女应无恙巫峡第三峡——西陵峡滩多水急屈原纪念馆屈原塑像昭君故里昭君塑像轻舟已过万重山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2)略写往昔自己对三峡景物的神往,描写了船出夔门之后江流的湍急和高山的耸峙,设置了惝恍迷离的意境,引发了人们的遐想。第二部分(3-14)作者的漫想(3-10)漫想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11-14)漫想无数第一个第三部分(15-16)船过三峡,想,感到喜悦。呼应开头,收束全文,是“漫相”的终点。起点——夔门作者漫想

6、的起点在何处?终点又在哪里?终点——船出三峡触发作者展开联想的是什么?A.船出了夔门,忽然落进了另一个天地——思维的起点B.头脑中一无所。……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思维的展开C.于是,我的思维,如同被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思维的延伸D.我的思维向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思维的拓展E.从千百年后看今天,也如同今天看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一样。——思维的深化F.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的曾经感到和未感到的喜悦。——思维的终点这些“漫想”是语句是沿着怎样的思路展开的?现实未来历史现实?请找出本

7、文的线索“过”从船出夔门写起,直到“船已经经过三峡”结束,写了游三峡的全过程。紧扣“漫想”不断拓展时空内涵。从现实的壮丽景象,而想到远古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而后又回到现实,再写船到终点时的喜悦。提示:请从文章题目入手《过万重山漫想》作者开头何以强调“第一次穿过三峡”呢?一方面为后文写过万重山时的一连串疑问张目,另一方面为引出“第一个”设伏,使联想得以自然展开。请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耸峙云霄”“横枕江面”-----远景“迎面扑来”“转瞬即逝”-----近景“从高山的缺口伸出几道光束

8、,如同仙人伸出发光的手臂”----写具有神奇色彩的阳光,也是写高山耸峙第二段写过万重山时的景物采用了什么手法?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采用了排比、比喻手法;突出了景物的“险”的特点。这为后面的联想准备了感受基础。第二段中连续三问,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理?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我”内心淡淡的畏惧、忧虑,为写第一个穿过三峡的忍耐的勇敢精神形成了衬托。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是什么时间,用什么工具,具有怎样的精神和克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