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万重山漫想·

过万重山漫想·

ID:25623730

大小:1.53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8-11-21

过万重山漫想·_第1页
过万重山漫想·_第2页
过万重山漫想·_第3页
过万重山漫想·_第4页
过万重山漫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过万重山漫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有人说,长江是条母亲河,它养育了华夏子民;有人说长江是文化长廊,三峡是这条长廊中的一朵奇葩。自古以来,三峡一直倍受文人墨客的青睐,留下了不少壮美的篇章。有我们非常熟悉的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中提及的“万重山”,实际上指的就是今天的三峡。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又有一位文人乘船经过了万重山,面对三峡的奇景,作者漫想连连,有了深刻的感受,而他的这种深刻感受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征的《过万重山漫想》。刘征过万重山漫想漫想:随意、不受约束地畅想。过万重山漫想:是过三峡时而产生的,超越时空的畅想。学习本文,主要是把

2、握作者“漫想”的思路,体会文章的主旨。解题“万重山”:船穿行于三峡时经过的崇山峻岭,即三峡,体现三峡山势险峻,万山重重的特点。刘征,本名刘国正。1926年生,北京人,诗人、杂文家、语文教育家。曾任全国中学语文教育研究会会长。关于作者时代背景这篇文章写于1980年,改革开放在中国大地上刚刚启动,许多领域都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进取,可以说中国当时正如一条在奔涌大江中急速行驶的大船。它是驶向往古,还是奔向未来,是堕入地府,还是驶入仙界,不但是作者,当时的每一位中国人心中都存有这个疑问,可以说本文作者在一个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进行了一次探索和思考,然后怀着严肃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写下了这篇文章。所以

3、这篇文章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写作思路2、熟悉联想和想象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学习知难而进、勇于开拓的首创精神夔门(kuí)耸峙(zhì)欹侧(qī)无恙(yàng)篙工(gāo)抟(tuán)坼(chè)燧(suì)翎(líng)端倪(ní)啃噬(shì)追溯(sù)重点字词补充注音、解释重点字词啃噬shì,一点一点地咬下来。嘁嘁喳喳qīqīzhāzhā,低声议论,搬弄是非。酣睡hān,指呼呼大睡,睡得很香很熟。瞩望zhǔ,希望;期待。黯然失色àn,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转瞬即逝,一转眼就消逝。形容时间过得飞快。眺望,tiào从高处远看

4、。快速地默读文章,思考:(1)找出写作者游踪(“过”)的句子。(2)找出标志作者漫想展开的句子。(3)作者漫想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预习课文整体感知写作者“过”的句子①船出了夔门,……(漫想起点)②我凭舷眺望,望着茫茫的江水。③我凭舷眺望,江水滔滔,一泻千里,向东流去。④船已经穿过三峡,……(漫想终点)①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②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一延展开去。③再想下去。④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⑤千百年后,假如三峡无恙,也还会有人从此穿过。⑥船已经穿过三峡,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标志作者漫想展开的句

5、子思维的起点思维的展开思维的延伸思维的拓展思维的深化思维的终点漫想夔门古怪念头思绪延展再想下去思想飞去险雄奇首创精神船过三峡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时间早、工具陋阻力大、前途险无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喜悦过万重山漫想困难迷茫现实——远古——未来——现实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次面对神奇而险峻的三峡奇景第二部分(3-10段)漫想”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第三部分(11-14段联想到无数个“第一个”及人类发展前景的历史。第四部分(15-16段)描绘穿过万重山后的景象,书写喜悦之情。划分层次以过三峡的行踪为线索(一)研析第一部分研读课文仔细品味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全长193公里。它是

6、世界上著名的大峡谷,被誉为山水画廊,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了解长江三峡相关资料长江三峡第一峡瞿塘峡,又称夔峡,全长8公里,景色雄伟壮丽。相关资料长江三峡第二峡巫峡,长45公里,峡长谷深,迂回曲折,幽深秀丽,像一条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廊。相关资料西陵峡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长70公里,特点是滩多水急。(二)研析第二部分思考:第5段各句的关系是什么?前两句一正一反,强调确有“第一个”。“没有第一个,就不会有后来的无数个”既强调了“第一个”首创精神之伟大,也是下文的伏笔(第11段)。最后一句承上启下,是“漫想”思路的展开。阅读6-10段,思考问题作者想象这第一个人是什么时候过三峡的,他会遇到哪

7、些方面的困难和阻力?又是如何面对的?①物质方面→“毫不含糊地使用原始的独木船”②舆论方面→“他微微一笑,还是登上了独木船”。③知识方面→“他不知道,也没有想。”“他用竹篙一点,独木船开动了”[时间]比春秋战国时期“自然还要早一些”[困难]1、时间:春秋战国时期或者更早2、所用工具:独木船3、第一个穿过山峡的人会面临哪些困难:1)物质方面:工具的原始和简陋毫不含糊地这样做2)舆论方面:形形色色的舆论阻力微微一笑3)知识方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