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林托克:孤独的先行者

麦克林托克:孤独的先行者

ID:21542403

大小:2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2

麦克林托克:孤独的先行者_第1页
麦克林托克:孤独的先行者_第2页
麦克林托克:孤独的先行者_第3页
麦克林托克:孤独的先行者_第4页
麦克林托克:孤独的先行者_第5页
资源描述:

《麦克林托克:孤独的先行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麦克林托克:孤独的先行者  对生物情有独钟,一生与玉米相守。芭芭拉?麦克林托克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在遗传学领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独特探索,取得了超前于时代的重大发现。  “别再干这种事了!”    埃莉诺?麦克林托克尚在摇篮时期,似乎就迥异于一般的女娃。她的母亲常常在地板上摆一个枕头,放一件玩具,就随她去了。她从来不哭,也不吵着要东西。在她4个月大的时候,她的父母亲一致同意,改掉她那个显得特别女性化的名字“埃莉诺”,把她唤作“芭芭拉”。  她确实是一个独立的、有主见的女孩子。蹒跚学步之时,她母亲想给她一个拥抱,她竟然

2、回敬“不要!”  童年时代她最宝贵的经历就是孤独。她喜欢只身独坐,十分专注地阅读和思考事物,喜欢为一切问题寻找满意的答案。身为业余艺术家的母亲总觉得她有些不对劲。一天,母亲在碾草莓做草莓松饼时,她全神贯注地盯着看,突然冒出一句:“现在我知道血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了,那是从草莓上来的!”  她的性格和兴趣,看起来都有点儿超出常规,所幸她遇到了“非常理解儿童”的父母。不想弹钢琴,那就不弹好了;不喜欢某个任课老师,那就休学一段时间再说。她同样与众不同的父母认为,学校仅仅是“成长的一小部分”。他们所关心的不是孩子们应该成为怎样

3、的人,而是怎样去做。她的做医生的父亲甚至跟学校打招呼说:一天有6个小时待在学校里已经够多的了,请别再向孩子们布置家庭作业。  有一天,麦克林托克出去打球,路上被一位邻居叫了过去。那位女士对她说:“现在,该是你学习去做姑娘们该做的事情的时候了。”她站在那?鹤⑹幼哦苑剑?没吱声,然后调头回家,把事情跟母亲说了。她母亲当即拿起电话给邻居打去:“别再干这种事了!”  不过,当麦克林托克开始显示出“智力上的要求”,并且要干另外一种“姑娘们不该干的事情”时,母亲却忧上心头了。麦克林托克发现自己对知识和各种事物喜爱有加,解答问题

4、的方法也常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而寻找答案的整个过程则让她感受到了“一种纯粹的快乐”。可母亲害怕对科学兴趣浓厚的她会成为一个大学教授,进而变成“一个奇怪的人,一个不属于社会的人。”  好在,父亲支持他,并说服了母亲,让她上大学。  与细胞遗传学结缘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7岁的麦克林托克进入纽约州康内尔大学农学院。她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十分上心,专注程度惊人。她特别喜欢大三时选修的地质学,期终考试时她一看到试题就兴奋不已,拿笔即答。兴许是太过投入,最后要写名字的时候,她居然想不起来自己是谁了。过了大约20

5、分钟后,她才恢复“正常”。  就在这一年秋,麦克林托克对唯一向本科生开放的遗传学课程的浓厚兴趣,引起了植物育种学家、遗传学家C.B.哈钦森教授的注意。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绝大多数学生都把精力用在“实用”并且好找工作的农学上,钟情于遗传学的学生寥寥无几。有一天,教授打电话给她,建议她选修专为研究生设置的遗传学课程。“显然,这通电话决定了我未来的命运,从此之后,我就跟遗传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几乎与此同时,麦克林托克还选修了细胞学课程,致力于对被认定是“遗传因子载体”的染色体进行研究。新生的细胞遗传学让耕耘于这一领域

6、的研究者们,都迫切意识到探索染色体和基因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性。当时的康内尔大学是玉米遗传学的中心,堪与摩尔根所创立的果蝇遗传学相媲美。自信“有研究头脑”的麦克林托克盯上了玉米。  在通常情况下,麦克林托克都是穿着缝有许多口袋的工作服,穿梭于玉米地和实验室,种玉米,掰棒子,用显微镜观察玉米籽粒和叶片。她最初的科研业绩,是用自己改良的着色技术,鉴定出玉米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不同形态特征。1931年,她与哈丽特?克赖顿一起发表了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证明遗传重组是细胞减数分裂(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物质互换的结果。这成为证实

7、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的最后一个证据,其相关实验则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研究的基石。  同一时期,麦克林托克还对X射线长时间照射后引发基因突然变异的现象进行研究,发现了染色体的一种重复行为模式,并把它命名为“断裂-融合-桥接循环”。此时的麦克林托克,已然成为遗传学领域的一位举足轻重的科学家。1939年,年仅37岁的她被推举为美国遗传学会副会长,5年后又成为会长并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是第三位被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的妇女)。  然而,在那个年代,能让女性成为职业科学家的职位屈指可数,女性在科学界和大学里也饱受歧视。麦克林托克

8、离开康内尔大学后赴密苏里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只待了5年,又于1941年到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遗传部,在纽约冷泉港实验室工作。战争仍在继续,她的研究对象依然是玉米,还有新的更重要的东西等待她去发现。  是走正道还是入迷途?  自1944年起,麦克林托克在连续6年的时间里,对长有斑纹的玉米籽粒及其染色体进行了研究。她发现:有一种玉米籽粒和叶片上的色斑变异频率极高,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